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资格 > 中学历年真题 > 中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 > 地理学科真题

2021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初中地理

来源:233网校 2022-02-23 10:36:45

初中地理考试题型: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考试时间2小时,卷面分满分150分。

在线估分>>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估分

一、 单选题 (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地球表层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

A.地热

B.生物能

C.核能

D.太阳能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地球表层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故本题选D。

2.图1为120° E上的北半球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第2、3题图中①②③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图片1.png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①②③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夏至日(为方便计算,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粗略估算为25°N),因此通过计算,①地的纬度约为75°N,②的纬度约为559N,③的纬度约为45%。故本题选A。

3.此日,三地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北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的地方昼长越长,反之越短,所以昼长时间由短到长的排列顺序为③②①。故本题选D。

(材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2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北半球), 读图完成4、5题。

图片2.png

4.图2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节气,正确的是( )

A.清明、芒种、处暑、寒露

B.清明、白露、立秋、寒露

C.雨水、芒种、处暑、大雪

D.雨水、白露、立秋、大雪

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二十四节气分别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所以春分的下一个节气为清明,小满的下一个节气为芒种。故本题选A。

5.小暑期间,下列地理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印度搬到盛行东北风

B.旧金山地区温和多雨

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节气小暑期间为北半球夏季;印度半岛冬季盛行东北风,所以A项错误;旧金山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季炎热干燥,所以B错误;巴西高原草木茂盛为北半球冬季,因此也错误。故本题选D。

(材料)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4为石林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图片3.png

6.图3中表示固结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的序号分别是( )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⑤⑥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根据图示,甲、乙分别由岩浆演化所生,并且甲位于地下,乙位于地表,因此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所产生,所以为沉积岩,所以④为固结成岩作用;丁可由岩浆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产生,因此为变质岩,所以⑤变质作用。故本题选C

7.图4所示岩类型与图3相对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4为石林景观的物质组成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所以与其对应的为丙。故本题选C。

(材料)图5为某地区某年8月18日2点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8、9题

图片4.png

8.图中甲、乙丙、丁4地区风力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四地中乙处的等压线最为密集, 所以乙地的风力最大。故本题选B。

9.图中甲、乙、丙、丁4地区最有可能为晴朗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锋面气旋。乙,丙位于暖锋的锋前区域,因此为阴雨天气;甲,丁两地都位于高压中心,但丁地气压更高,所以最有可能为晴朗天气的为丁地。故本题选D。

(材料)图6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读图完成10、11题

图片5.png

10.该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图6洋流模式图为逆时针旋转方向,因此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模式。故本题选B。

11.关于该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B.②处洋流的形成主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C.③处海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洋流性质相同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①为寒流,它的形成说由于离岸流导致深层海水的上泛所形成,故A项错误;②为南赤道暖流,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吹拂所形成,故B项错误;③为暖流,可以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C项正确;④处为西风漂流,属于寒流,与本半球同纬度的洋流性质相反。故本题选C。

(材料)图7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局部示意图,图8为该河流甲河段径流量构成示意图。

图片6.png

12.关于甲河段北岸水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

A.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变大

B.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变小

C.堆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变大

D.堆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变小

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判断,北岸为凹岸,属于侵蚀岸,因此其形成是以侵蚀作用为主,并且河岸坡度较大。故本题选A。

13.图8中,表示季节性积雪融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陆地地表水。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为春汛和下旬。春汛河流径流的主要来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所以在图中4月份占比最高的即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故本题选C。

(材料)薰衣草可作药用、制茶、提取香草精油等。薰衣草喜光,生长适宜温度为16- -32°C,耐旱怕涝,喜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3- -5月生长期对水分要求较高,6-8月花期时若降雨多,则含油量显著降低。图9为法国大陆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片7.png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种植薰衣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薰衣草生长适宜温度为16°-32°间,甲、丁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积温较低,不满足温度条件,所以排除;乙、丙两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但是乙地位于河流发源地,海拔高,气温低,因此也排除。故本题选C。

15.图中4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塞纳河

B.颅尔河

C.加龙河

D.罗讷河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陆地地表水。塞纳河、卢瓦尔所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因此河流径流量稳定,故排除;加龙河、罗讷河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季干燥少雨,季温和多雨,但是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夏季冰雪融水补水较多,因此四条河流相比较而言径流季节变化最大的为加龙河。故本题选C。

(材料)图10为"鱼菜共生' 的新型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完成第16、17题。

图片8.png

16.下列地区最适宜发展鱼菜共生:复合耕作体系的是()

A.东北平原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鱼菜共生’是将水产养殖业和水耕栽培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东北平原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不适合水产养殖,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合水产养殖,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华北平原作为全国最缺水的区域,发展灌溉农业,土地盐碱化,不适合水耕农业,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珠江三角洲纬度低且处于我国季风区,水热条件好。故本题选D。

17.实现”复合耕作体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技术

C.地形

D.劳动力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复合耕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主要是由于复合耕作体系需要进行不断尝试,提高技术。我国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地市平坦,劳动力充足,A、C、D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B。

(材料)图11为某企业在甲、 乙、丙、丁四地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成本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第18、19题。

图片9.png

18.甲、乙、丙、丁四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区域总产品的运费越来越低,说明丁这个区域最接近市场,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大,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D。

19.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

A.家具制造

B.家电组装

C.制糖工业

D.炼铝工业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由图可知,上述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对于产品的各项投入中都是人工费最多,由此可以判断此产品为劳动力导向型。高档家具现在属于原料导向型,低档家具属于市场导向型,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制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炼铝工业属于动力导向型,此项不符合题干;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力导向型,要求故本题选B。

图12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三个古城镇(古村落)。读图完成第20、21题。

图片10.png

20.单选题上述世界遗产所处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江苏、云南、陕西

B.福建、北京、云南

C.安徽、云南、山西

D.安徽、河北、山西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县东北部;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A、B、D此项不符合题干。故本题选C。

21.关于世界遗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世界遗产只属于全体中国人民,每个中国人都要珍惜

B.认识和研究世界遗产价值,可以提高公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

C.申报世界遗产利于开展旅游活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D.保护世界遗产是为了将它完整地交给后代,以体现美学价值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世界遗产属于全世界的人命,每个人都要珍惜,此项不符合题干;申报世界遗产有利于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文化传播,此项不符合题干;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古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此项不符合题干。认识和研究世界遗产,可以提高公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故本题选B。

22.若某块耕地的面积为6.25平方千米,其在图上面积为25平方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是

( )

A.1:10000

B.1:50000

C.1:100000

D.1:500000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为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但是题中给出的是面积,因此面积比得到后需要进行开方。故本题选B。

2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下列属于按数据结构分类的是

A.地图数据

B.空间数据

C.矢量数据

D.影像数据

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按照来源分为: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和文本数据,因此AD项不符合题干;按照数据结构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故本题选C。

24.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是( )

A.政治地理单元

B.政治地理结构

C.政治地理现象

D.政治地理过程

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政治与政治地理。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的空间要素构成,空间要素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此项不符合题干;政治地理现象是指政治是一种无形的、追求权利的、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政治地理过程包括政治扩散、政治整合、政治分离、主权变化。故本题选A。

25.揭示一个国家或区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构演变规律的理论是( )

A.雁行形态说

B.霍夫曼定律

C.工业区位论

D.库兹涅茨法则

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理论。雁行形态说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于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A错误;工业区位论是强调选择因素不同,从而达到工业效益最大,C错误;库兹涅茨法则中谈到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D错误;霍夫曼定理是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故本题选B。

二、简答题 (每题12分,共2题,共24分)

2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邓老师遵循《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评价建议"中的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鼓励大胆质疑;注意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养成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写出邓老师应遵循《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评价建议"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内容要求。(10分)

参考解析: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

(1) 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

(2) 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大胆质疑;

(3) 是否善于提出意见,乐于听取同伴建议,并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观点。

(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5)是否关心家乡发展,关心国家地理国情。

(6)是否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7.[材料]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周老师在讲授亚洲“复杂的气候"这一课时,采用了读图法指导学生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图13)。

图片11.png

问题:

写出周老师运用读图法指导学生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应有的教学步骤。(14分)

参考解析:教学步骤如下:

(1)首先,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并引同学找出每种气候的不同气候的分布规律。

(2)其次,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答案将不同气候的名称以及分布位置填在表格中。

(3)再次,展示不同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描述不同气候的水热状况,并对不同气候的规律进行评价与总结。

(4) 最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同气候的成因,以及气候对区域产生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每题17分,共3题,共51分)

28.(材料) : 下面是李老师和林老师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课中的教学导入:

李老师在课前布置了一项有点“另类’的预习作业:搜集带有“南”和“北两字的四字成语或俗语。上课时, 李老师先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南箕北斗、南来北往、南腔北调、南鹤北鹰、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拳北腿、南老北孔、南敞北合、南稻北麦、南蔗北甜、南船北马、南橘北枳、南涝北旱,然后,李老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语或俗语中体现出来的南北差异。

林老师采用了视频导入,分别播放了北方和南方生活场景的视频,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了解南,北方地区的不同生活习俗,并进行记录和对比。

(1)分析冰岛多火山的主要原因。(4 分)

参考解析:原因如下:

1.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不稳定;

2.火山活动,冰岛是地理上的过热点,这里的地幔内岩浆距地表的距离比其他地方近。

(2)推测冰岛陆上交通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原因。(6 分)

参考解析:交通方式:陆上交通方式,公路,汽运为主

原因:国土面积小,岛内地势起伏大,多冰川山地;地质结构不稳定,铁路轻轨修建难度大。

(3)冰岛邻近北极圈,还能温室种植蔬菜和鲜花,解释其原因。(6分)

参考解析:主要原因如下:

①火山灰土地肥沃,利于花卉蔬果生长。

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气候适宜。

③农业生产技术先进,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④政府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4)指出两位老师课堂导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8 分)

参考解析:共同点:两位老师都是采取以教师为主,教师首先展示,带领学生分析对比。

不同点:李老师导入中也考察了学生的课后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林老师将理论知识通俗化,很快地突出本节课的主题,过程中也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5)若采用两位老师的课堂导入来组教学,你分别会做哪些优化改进? (8分)

参考解析:李老师:由学生自己示搜集的成语或俗语,然后自己得出这词语中包含的南北方差异。

林老师:先针对南北方差异进行提问,再播放相关视频。

(6)举例说明,王老师在教学片段中培养了学生的哪些地理能力? (8分)

参考解析:李老师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7)从资料选择学生学习参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王老师在本教学段中的不足并举例说明(6分)

参考解析:资料选择方面,王老师课堂中提供的教学资料重复(提供两个降水量统计图),不满足教学资源多样化的要求,容易是学生疲倦,注意力下降;

学生学习参与方面,没有认知参与(重点内容、规律都是教师口述,而未给学生提供资料且由学生总结出来)和情感参与(课堂内容不够生动,没有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行为参与。课堂内容结束后,学生并未深刻理解。

(8)本教学片段主要遵循归纳思维的程序进行教学,若按着演绎思维的程序,你认为至少应该包括哪些教学步骤(6分)

参考解析:导入环节:由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视频引入。

新课讲授环节:学生回答视频中不理解的内容,讲解课堂内容。

拓展练习:展示上海和北京年降水量统计图,学生读图。

四、教学设计 (每题25分,共1题,共25分)

缺题干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明白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清楚的掌握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掌握读图,填图、绘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习惯。

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中南半岛旅游城市的宣传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

通过动态最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感受中南半岛的城市景观。让学生提出这些城市在中南半岛分布在哪里?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内部的土地根据其自身特点和人们需求的不同,利用方式也不同。

提出问题:根据城市内部士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将城市用地分成了不同的类型,请大家自主预习,找出主要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学生活动: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因集聚效应而吸引服务设施,就逐渐形成了功能区。

提出问题:请观察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图,了解城市主要的功能区,并概括城市功能区的特点。

学生活动:生1: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生2:功能区有集中连片和界限模糊的特点。

教师总结:概括的十分准确,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达到集中连片的程度并且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

3.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及其特点

提出问题: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功能复杂的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和文化区等。请根据所给的资料大礼包,小组合作归纳这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特点,时间要求5分钟。

合作探究:第一小组代表: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士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第二小组代表: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在某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第三小组代表:工业区内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协作性较强,由于运输需求较大,往往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方。

师:这三种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比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及设施集聚形成的文化区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集聚形成了行政区等等。

(三)巩固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大家所知道的城市都有哪些空间结构呢?

师生总结: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经典模式。石家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为同心圆模式,由于经济、政治、交通、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石家庄有向扇形发展的趋势,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由同心圆模式向两轴——两带一多核心模式发展。

设计意图:在探讨城市服务范围时自然过渡至城市空间结构部分。自主学习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经过城市功能分区的学习具备了自主学习基础。

(四)小结

师:今天的新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请回顾本节内容,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生:学习到了城市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认识到了由于集聚效应而形成了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并了解到了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

师:总结的全面又准确!相信大家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为我们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打下了基础。

(五)作业

师:请同学们下课后观察课本中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分析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资料下载>>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历年真题+高频考点下载

备考推荐: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冲刺试题合集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畅学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

扫码添加学霸君微信,拉你入教资备考群!

学霸君微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