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资格 > 中学历年真题 > 中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 > 数学学科真题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20-09-28 19:51:02

图片.png

图片.png

7.下面不属于第三学段“数与代数”内容的是(  )。

A.实数

B.平均数

C.代数式

D.函数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下面的表述不适合在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是(  )。

A.发现和提出问题

B.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C.规范数学书写

D.探索结论的新应用

图片.png

图片.png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7.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设计片段:

【教师甲】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

图片.png

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列,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

(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

参考答案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13.【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话说某天。有两个小朋友得到了一块三角形蛋糕,他们决定把它平分吃掉,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若又来了两个人呢?(从三角形的中线引入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可以和三角形的中线比较,加深认识。)

(2)探索新知

①学生自己动手画一条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观察、测量,猜测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把发现的规律用命题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亲身经历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②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此处证明经验较少,难度较高,可以提示学生从线段倍分转化为相等作为突破口,逐渐引导到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③定理总结

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用几何语言如何表述,以及探讨定理有哪些用处。

(3)巩固练习

智力过三关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

图片.png

(4)综合应用和知识拓展

①任意画一个四边形,顺次连结四边中点,得到一个什么四边形?

②证明中点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定理学习的一般环节:(1)了解定理的内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情境引入中体现);(2)理解定理的含义,认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如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对条件引起注意,通过对结论从结构,功能,性质,使用步骤等角度分析以加深印象和理解(探索新知中体现);(3)定理的证明或推导过程:学生与老师一起研究证明方法.如不需证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体会定理规定的合理性(探索新知中体现);(4)熟悉定理的使用。循序渐进地定理的应用,将定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练习中体现);(5)引申和拓展定理的运用(知识拓展中体现)。


图片.png

四、论述题

15.【参考答案】

(1)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确性,即逻辑的严格性和结论的确定性。量力性是指学生的可接受性。这一原则,说明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理论知识的严谨程度要适合学生的~般知识结构与智力发展水平,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理论的严谨程度;反过来,又要通过恰当的理论严谨性逐渐促进学生的接受能力。

显然,这一原则是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逐步形成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这种心理发展的渐变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对数学理论的研究达到完全严密的程度,而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提出不同的严谨性要求。即数学教学的严谨性是相对的。

(2)测量模型:某气象站测得海拔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0.6摄氏度,观察地的气温是0摄氏度,问在观察地点以下3千米的地方,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我们规定,气温升高为正,气温下降为负,观察地点以上为正,观察地以下为负,易得出问题算式(-0.6)×(-3)=1.8。

寻找模式法:由正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相乘的法则,可以得出下列式子:

(-4)×(+3)=-12;

(-4)×(+2)=-8;

(-4)×(+1)=-4;

(-4)×(0)=0;

(-4)×(-1)=?;

(-4)×(-2)=?;

(-4)×(-3)=?;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从上到下,被乘数是不变的,乘数每减少1,积就增加4,因此,0增加4得到4,然后是8和12,所以(-4)×(-1)=4;

(-4)×(-2)=8;

(-4)×(-3)=12;从而引出“负负得正”运算法则。

(3)在初中“负负得正”运算法则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入手,设法安排学生逐步适应的过程与机会,从正数乘以负数积为负数入手,从上到下,被乘数是不变的,乘数每减少1,积就增加一个数4。然后再利用一些数学模型解析“负负得正”运算法则,达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五、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学生丙正确,学生甲、乙错误。

图片.png

除以整数的运算法则理解不清,还有对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没有掌握或者是粗心。

(3)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可见,运算能力的构成并不只是简单应用机械重复已学的法则和公式,还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选择与主动建构。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概念、算理的教学,重视展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突出“经历感受”,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转换,不要囿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告诉”和“讲解”。

第二,要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找准错误的根源,对症施治。学生出错的地方往往带有普遍性,如在加减运算、有理数的乘方中经常发生符号错误,在数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出现运算错误,对乘方的概念理解错误等等。教师要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良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堂的集成效应。在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段内重点讲解学生作业反馈中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争取集中处理。

第三,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七年级的学生都经历了小学非负数的运算,头脑中装着“和不小于任一加数,差不大于被减数。运算不需考虑符号”等等一些计算经验。而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过程中,由于引入了负数,出现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不相吻合的情况.新知识的图式结构与原有图式相冲突.必须通过顺应来完成。教师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经验,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学习.切不可急于求成。

六、教学设计题

17.【参考答案】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甲的做法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设了正面的教学环境,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列出相应的方程,再逐步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对比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螺旋上升课堂内容安排和预设与生成的要求,同时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好的课堂设计。

教师乙的做法相对教师甲来说,是有所欠缺的,没有给学生预设情境,直接让学生去生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加大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同时还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透彻理解,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概念的引入例子

图片.png

图片.png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微信学习群

考试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试题免费刷

考资料>>教师资格证各科思维导图下载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