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李白《行路难》
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老舍《骆驼祥子》
B.傅雷《傅雷家书》
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
A.了解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
B.梳理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
C.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写法
D.了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B.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D.没有“说理由”这一理性行为.感性认知会陷入混乱
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
A.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对主题的感性认识
B.真实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C.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想象空间
D.先看视频后学习课文,才能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B.见渔人,乃大惊(陶渊明《桃花源记》)
C.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B.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多样
B.将非连续性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之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C.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
D.非连续性文本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9.《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
A.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反思自我与人生
B.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C.关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D.培养思辨能力,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10.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
A.分项表述意味着割裂三维目标
B.整合表述意味着统整三维目标
C.一个教学目标中可以蕴含多个目标维度
D.一致与割裂的关键点是学习内容的多少
11.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学文本解读涵盖了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全部特征
B.教学文本解读与研究性、欣费|生解读的主要差异是文本差异
C.教学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D.教学文本解读是教师为了提高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个性化解读
12.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孩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
A.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提出类似角度的问题,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B.具体分析学生的思路,借助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知散文诗的特点,解决学习疑惑
C.搁置突发性问题,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课后自行广泛查阅资料,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D.把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小组,展开辩论活动,把文本解读活动转化为课堂言语活动,转化课堂矛盾
13.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
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她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
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对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批注
B.抓住读者印象最深的词语进行批注
C.是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和自主建构的活动
D.是“先教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口语交际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的基本生活技能
B.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应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和要领
C.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结合具体的交际情境进行
D.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方向应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15.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形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自主与合作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过程,探究则是学习的结果
B.综合性学习倡导开放、多元,但应控制在语文学科知识的范畴
C.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学生的自主陛,教师只需做好前期筹划工作
D.综合性学习应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升对生活的认知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l2分。共40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l6小题。
案例:
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
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
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
附:
环节一课文原文: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环节二增补内容:
长庐子闻而笑之日:“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环节三增补内容:
子列子闻而笑日:“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问题:
16.(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10分)
(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分)
(1)环节二、环节三,两个环节均为拓展类型的教学内容。两个环节的拓展阅读均以课文内容为原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寓意,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二与环节三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人——长庐子与列子对同一件事——“杞人忧天”的不『可看法,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因此,环节二、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杞人忧天》的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杞人忧天》进行分析,可谓一举多得。
(2)相同点:
环节一与环节四都围绕课文《杞人忧天》的寓意展开,两个环节的设置,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
不同点:
环节一要求学生从课文原文中寻找依据,充分畅谈自己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与生动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要求学生在课下为课文《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该寓言。学生在深入理解该寓言故事寓意的同时,通过发挥想象力表达多元观点,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l7~18小题。
案例:
多彩的旅行
①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
②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
③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
⑤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
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
⑥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
⑦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⑧枕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
问题: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错别字:“磅水而筑”的“磅”应改为“傍”;“乌蓬船”的“蓬”应改为“篷”;“袅袅吹烟”的“吹”应改为“炊”。(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病句:“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尽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
该习作语言流畅优美。
文章第②段后半部分使用的排比修辞,“有狭窄河道,有朴实居民,有乌篷船,有袅袅炊烟”等等,将乌镇悠闲自在的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了乌镇当地的生活状况。
文章第⑧段“枕水之家,丝绸之府”,以对鸟镇的美誉开头,“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又营造了一种安详美好的情境,“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
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l9~21小题。
《天上的街市》原文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19.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的角度: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于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教师可通过使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提升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初读,率先完成对课文的感知;在自由朗读中,学生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教师加以指导解决阅读障碍;在重点阅读中,学生解读设置好的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进一步理解诗歌,把握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赏读评议法、脚本批注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增进对文本的认识。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于1921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优美,长短句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反复阅读诗歌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自读,初步把握诗歌的预感;在教师范读过程中,学生注意朗读停顿和感情,范读结束后,教师对阅读方法加以点拨;在学生试读阶段,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此外,还可以采用齐读法等多种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本诗还可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学生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现代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②培养阅读现代诗的语感,提高品味诗歌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学习和运用诗歌联想与想象的表现手法。
②小组合作探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确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本单元主要学习快速阅读,在教学现代诗歌朗诵技巧的同时,教师可以先范读,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初步领悟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现代诗,学生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现代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积极的朗诵中掌握朗读技巧,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诗歌意象进行深入品析,激发联想与想象,提高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③《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进而联想到街灯、街市、天上美丽的景色、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的生活等,给全诗营造了美的意境。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格律诗的特点及写作技巧,同时理解作者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④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具体的目标中既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天上的街市》过程与方法教学片段设计
一、联想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看过夜晚的星空呢?黑蓝色的幕布,皎洁的月亮,眨着眼的星星,偶尔有灿烂的烟花点缀其中,增加了光辉。是害怕呢,还是赞叹欣赏呢?此时的你面对浩瀚的星空会想些什么呢?数一数星星,找一找哪颗星最亮,找一找相互遥望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诗人们创作的灵感大部分是在仰望星空时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上的街市》,去听一听郭沫若先生与星空的对话。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其他代表作有《星空》等。《天上的街市》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的混乱和黑暗使诗人感到极度的不满和彷徨,同时也对自由和美好的未来生活充满了热切期望。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天上的街市》。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体悟语境和感情。(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比赛朗读,生生互评。
教师总结朗读技巧:《天上的街市》表达的是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压抑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美好。因此读的时候,节奏要放缓,语调要自然柔和,情感要真挚。
四、合作探究,品味诗歌
(一)品味意境美
1.小组分节朗读,指出诗歌每小节中出现的意象。(多媒体展示意象)
2.小组讨论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夜景图。请同学依据诗歌内容概括描绘。(教师点拨指导)
明确:星灯辉映;街市珍奇;骑牛往来;天街闲游。
(二)品味想象美
1.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再由街灯想象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想象到物品和闲逛的牛郎织女。
2.适当切入对联想、想象的讲解。
明确:①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出其他相关的概念。
(例如:街灯一明星;明星一街灯)
②想象:人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由甲事物重新创造一个不存在的乙事物。(例如:明星—街市一牛郎织女闲逛)
3.小组合作创作:学生想象自己心中的“天上的街市”,生生互评。
(三)品味感情美
1.阅读“积累拓展”中描写牛郎织女故事的三首古代诗歌。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明确:遥遥相望、凄苦。
2.你喜欢《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想法。
明确:《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充满了自由、美好与幸福。
3.诗人为什么要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改写?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表达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五、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提示诗歌背诵技巧。
六、拓展延伸
诗人由街灯想到了明星,想到了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并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你能由灯想到什么?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课外读一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
八、板书设计
略
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进入教师资格微信学习群。
考试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试题免费刷
备考资料>>教师资格证各科思维导图下载
零基础如何备考?233网校零基础取证班购课即送教材,5大基础班级教学,给您备考指路,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