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学习笔记>中学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中学综合素质复习资料:5.1信息处理能力

来源:233网校 2013年5月27日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又称为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通常包括:文献检索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等。这些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加工、处理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
  所谓工具书.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作为工具使用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倘若一定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可简略地这样说: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收集某些资料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起来供人查考的图书.即可称之为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种类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分为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等类。
  字典和辞典有时并为一类。总的说,它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我国古代没有字典、辞典之名,那时把解释字、词的书叫字书,旧的四部分类法中附属于“经部.小学类”。自清初《康熙字典》,始有字典之专称;辞典或词典则更是后起的名词。所以说,字典和辞典可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按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专供人们检索的工具。概括而言,有书籍索引,如《尚书通检》、《十三经索引》、《廿五史人名索引》;报刊索引,如《全国报刊索引》、《文学论文索引》。
  年鉴是系统汇集年度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译名手册》。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政书是文化史专著,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
  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有人也称它为百科全书,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类书是记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述而不作,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前者是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汇编.搜集各科专门术语、重要名词,而加以详细的、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各条目按字母或分门别类编排。后者所收条目则限于一个学科范围,只是较一般专科辞典为详备。
  (二)工具书检索的一般程序
  1.根据需要确定检索范围
  应当熟悉自己所要检索的资料的性质.看看属于哪个学科或哪一类.应尽量缩小检索范围,便于快速检索。如果一时确定不了比较正确的检索范围,就只能利用综合性工具书如《辞海》、百科全书了。
  2.熟悉和利用现有的对口工具书
  工具书种类繁多,必须对各种工具书比较熟悉,才能够按图索骥。各类工具书都有一定的收录范围和编纂目的。多多熟悉各种不同的工具书,检索资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查阅凡例和熟悉排检法.检索出所需资料
  一般工具书的凡例说明了该工具书的编纂原则、编纂时间、出版时间、所收词目数量和范围、怎么注音、如何解释、如何使用检索等内容。目录里则排列出了本辞书的全部内容标题,列出了各种不同的排检方法。供熟悉不同排检法的人选择使用。如一部《辞海》就有六种排检法可供选择。所以,查阅凡例很重要。
  4.摘录和复制资料
  途径有:一是卡片摘录,这是针对所需要的资料很少的时候用的;二是复印,这是针对所需要的资料很多、长篇大论都可以用的时候用的;三是下载打印,这是针对电子数据或资料而用的;四是剪贴,这是针对自己订阅的报刊和书籍而用的,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报刊是绝对不能剪贴的;五是电脑保存,这是针对有自用电脑的人而言的.但必须做好多个备份或保存到多个移动硬盘里,以免因计算机中病毒或重新安装系统或不小心格式化硬盘而造成数据或资料丢失。
  5.整理资料。
  一般是分类整理:有笔记式、卡片箱式、袋装式等各种形式。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排检方法
  1.字顺法
  字顺法又称字序法.它是一种排检单字或词汇的方法.也是工具书刊及数据库的主要编排查检方法。一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根据汉字的形体和读音特点,可分为形序法和音序法两类。
  (1)形序法
  形序法是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找出它们在形体上某些共同点加以排列。它又分为部首法、笔嘶笔顺法和号码法。
  ①部首法
  所谓部首,就是汉字的偏旁,其大多是指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把一些形体上有相同部分的字归为…部,这些字相同部分作为部首。部首法就是将同部首的字归为若干部,按部首笔画多少为序,同类部首的字按部首以外字形的笔画多少先后排列。
  ②笔画笔顺法
  笔画法又称笔数法,它以汉字笔画数量多少为排列次序。相同笔画的字则按部首笔画或起笔笔形排列。这种检字法原理简单.易学易检,但繁简字体的差异和各人书写习惯不同.以及每一笔画汉字数量极为悬殊,给检索带来一定困难。
  现在一般把笔画法和笔顺法结合使用.把汉字先按笔画归类,相同笔画再按起笔笔顺集中,第一笔相同则比较第二笔、第三笔……依此类推,排列出汉字的先后顺序。
  ③号码法
  号码法是形序法的一种变形,它把各种汉字的笔形用若干数字代码表示出来,再将数字依照一定规则连接成一个个号码,再按号码排列汉字。最常见常用的是四角号码法。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2)音序法
  旨序法是按照字音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汉语拼音字母法、韵部法和注音字母法。
  ①汉语拼音字母法
  汉语拼音字母法是根据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编排时将汉字按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第一个字母相同再按第二个字母的顺序排列,依此类推。读音相同的.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次序排列;渎音和声调都相同,则辅之以笔画笔顺等方法排列。
  ②韵部法
  韵部法是古代按字音编制的工具书采用的检字方法。唐宋时期的韵书,依据隋代《切韵》的206韵编排;南宋时归为l07韵;金元之际改为l06韵;明代《洪武正韵》订为76韵;其中最流行的是106“平水韵”。韵部法是按汉字所属韵部汇集,再依照平、上、去、入四声分类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纂诂》、《辞通》等都是按此法排列。现代人不熟悉古韵,查检困难,所以新出版的这些韵书,都附带其它检字法索引。如果研究工作需要了解古韵,可利用《辞源》、《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查询。
  2.时序法
  时序法是按照事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人物的生平事迹存贮和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用于编制历表、年表(大事记)和人物年谱,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列宁年谱》等。同时也常用于分类语言中的时代划分,如《中图法》就有“国际时代表”和“中国时代表”两个时代划分表。
  3.地序法
  地序法是按照一定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序排列文献信息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地理类和地方文献的检索工具,也用于分类语言的地域划分。如《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历代地理沿革表》、《中国地方志综录》、《浙江地方志考录》和《中图法》的“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page] 二、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一)图书信息检索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都以它丰富的藏书向我们提供多种信息,是我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过去,查找图书馆中的图书主要是通过目录,这是一种传统的图书查询方法。
  现在,图书馆一般备有计算机书目检索终端,供我们检索、查询图书。书目检索系统提件了书名、作者、索书号、isbn号。关键字等多种检索途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选择检索途径;还可以将掌握的几条信息组配起来,检索同时满足几个条件的记录。
  例如:
  国家图书馆的网址是http://www.nlc.gov.cn。进入网页.单击“馆藏目录检索”按钮后就可进入目录检索页面。
  (二)期刊信息检索概述——中国期刊网
  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出版的。它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nationknowledgeinfrastructure,简称cnki)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全文数据库之一,收录了1994年至今的5300种学术类核心或专业特色期刊全文,内容覆盖理工a(数理科学)、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分为九大专辑、126个数据库。
  (三)目录搜索
  为了帮助internet用户方便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人们按照图书馆管理书目的方法设置了网上目录。网上目录一般以主题方式来组织,大主题下又包括若干小主题,这样一层一层地查下去.直到比较具体的信息标题。
  这就是目录型检索丁具,也称主题目录或者主题指南,它是按等级排列的主题类索引.排列的方法有字母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地点法、主题法等,或者各种方法综合使用。它能让用户通过主题测览web站点列表,检索相关信鼠.现在许多网站专门收集inteltiet上的信息地址.并编制成目录提供给网上用户,如yah00、sohu等网站。
  目录型检索丁具的使用方法:
  (1)选择目录大类中的项目,然后一步步地缩小范围。
  (2)用一个含义较广的关键词(如教育、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等)查询,然后继续点击更详细的标题。
  (3)如果一个目录不能为你提供合适的结果,用另一个试试。通常目录间会有很大的差别。
  (四)网页搜索引擎
  如果希望得到与特定内容有关的具体信息.并且知道与之相关的标题词组或专用术语.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信息。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类软机器人,会不停地访问inteltiet站点并自动生成网页目录。它的工作机制是搜索引擎首先派出网页搜索工具在网上搜索信息.并把信息带回搜索引擎:然后,将信息进行分类索引,建立网页数据库:最后,通过web服务器端软件,为用户提供浏览器界面下的信息查询。对用户来说就是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点击“查询”之类的启动按钮.搜索引擎就会使用一定的检索算法从网页数据库中找出与查询关键字相匹配的记录.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给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引擎是用来查找明确信息的最佳手段,如已知的文档、图片或短语等。此外,大多数搜索引擎不仅提供一个或多个关键字的简单查询,还提供附加的查询选项。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1)选择搜索引擎。
  (2)确定搜索主题,以决定搜索用的关键字。现在各种搜索引擎的设置都是非常简单实用的,只要根据提示单击相应按钮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了。
  (3)缩小搜索范围。各种搜索引擎都有缩小搜索范围的功能,如google的“高级搜索”和“在结果中再搜索”、百度的“在结果中找”等,只要对搜索条件进行限制,就能更精确地搜索到更有价值的资源。拓展阅读
  高级搜索
  google的“高级搜索”功能提供了根据关键字、语言、文件格式、日期、字词位置和网域等条件,从而将搜索范围限制在某个特定的网站中,排除某个特定网站的网页,将搜索限制于某种指定的语言,查找链接到某个指定网页的所有网页,查找与指定网页相关的网页。还可以查找一些特定网页。百度的“高级搜索”功能与其类似。例如,要找诗句“随风潜入夜”的下句,直接搜“随风潜入夜”,即可得到下句诗词。[page]  三、信息处理
  (一)信息的筛选与分类
  1.信息的筛选
  (1)鉴别真伪。即看信息内容与已掌握的可靠数据资料是否有明显冲突,同一条信息内容是否自相矛盾,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信息传输的方式是否可靠。
  (2)价值鉴定。即确定信息是否有价值并评估价值的大小。信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2.信息的分析
  分析信息首先要对信息分类。然后才能在同类事物中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信息分类的第一步是辨类。即对信息做主题分析,分辨其所属类别;第二步是归类,即依据辨类的结果,将信息归位于分类体系中。
  将信息分类后’。即对信息做进一步分析:
  (1)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推理思维方法。归纳法即从同类中的若干个别或特殊对象中推出有关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演绎法是以一般性原理为前提,推出有关特殊的个别事物的结论。调查研究中,经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
  (2)比较法和分类法。比较法即将一个事物同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研究,或将事物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对事物发展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分类法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调查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和分类法有密切的联系。用比较法得到事物之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而对事物做分类后,又便于对不同类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本质上的差异。
  (3)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即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再分别加以研究考查的方法。综合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的认识组合为一个整体认识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反复运用,可以使研究不断深人。
  (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对事物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事物的方法。对
  调查材料的定量分析.就是通过统计和概率计算,得出可靠的数据,从而揭示事物各个方面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它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可靠性,结论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事物规定性的研究来认识事物的方法。对调查材料的定性分析,就是在对大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做出性质上的判断。由于任何事物都具有量和质两方面的规定性,量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差别也表现为一定数量关系的不同。因此,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总是结合在一起进行。一般情况下,任何定性分析都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其结论才更为可靠。
  (5)系统分析法。就是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把调查材料当作反映客观情况的集合来研究,从整体功能上去分析材料。而且,不但要研究调查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还要从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去综合考查调查对象。最后还要注意调查材料在时间、空间、功能、逻辑等各方面的有序性等问题。
  3.信息的提炼
  信息提炼是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内容和文字进行的再加工,即对质量还不高的信息材料,做必要的浓缩和提炼。浓缩是在不损失有用信息的前提下把篇幅过长的信息压缩成简短的信息材料,即对信息材料的概括。提炼则是通过对零散的、肤浅的、杂乱的“一次信息”分析逻辑推理得出高质量的“二次信息”。
  信息的浓缩和提炼必须根据采用者的需求而不是按提供者的喜好和想法来加工。加工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文字两个方面:
  (1)信息内容上。将没有用的部分去掉,把有价值的内容凸显出来:把“杂质”去掉,把本质挖掘出来:把虚的“水分”挤干。把实的内容留下。
  (2)信息载体上。即对信息的文字、篇幅进行提炼。将多余的话和枝枝蔓蔓的文字去掉,将过长的篇幅进行压缩,以达到用最少、最精练的文字和篇幅承载最多、最大的信息量。
  4.信息的综合
  信息的综合是对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加工和提炼。或者从中找出更重要的线索进行追踪,从而形成内容更为全面充实,理由更为充分,价值更高的有系统、有一定深度的信息。
  信息的综合即综合归纳.具体方法有:
  (1)阶段性综合归纳。即在一段时间内,对某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进而分析出发展趋势、报考倾向和工作特点。
  (2)专题性综合归纳。即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类信息进行综合归纳,使分散的、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有机结合,形成专题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信息。
  (3)地域性综合归纳。即按地域划分,对所属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其中以部分地区综合归纳较为普遍.也较灵活机动。
  (4)追踪性综合归纳。即以初级信息为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追踪调研,然后加工成高层次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指信息经处理编写后,由信源(信息输出者)迅速通过信息载体和信道,及时传递给信宿(信息接收者),即信息输出。当信源输出的信息作用于信宿。产生的结果又作为新的信息被输送回来,即信息反馈。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
  1.口头传递。如开会、面谈等方式,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开会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传递信息;面谈则适合传递紧急或机密的信息,或需要当面解释的信息,适用于小范围内的信息传递。
  2.书面传递。如邮寄、专递等方式。邮寄又分邮政部门信函投送和机要交通部门专递两种。前者适合于普通信息传递。后者适用于机密信息的传递;专人递送主要用于近距离的、或紧急的信息传递.需有必要的登记和签收手续,还要特别注意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电信传递。如电话、传真、电报、网络等方式。电话速度快,时效性强,适用于特别紧急的信息传递:传真的特点是速度快,保持原样,准确无误,但保密性不强。电报尤其是密码电报的保密程度极高,但信息内容不宜过长.否则对保密和传递效率都有影响。网络传递是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可以集信息的收集、传递、应用于一体,但目前保密性还不能做到最好,故不能用于传递信息。
  (三)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即建立信息库,是指将有参考价值的各种信息采用相应的方法和载体存储起来,以备使用。信息存储有利于集中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开发高层次的管理信息,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1.信息存储的程序
  (1)登记。是为建立存入的信息资料而做的完整记录。登记可分为总括登记和个别登记两种。总括登记一般只登记藏入册数、种类及总额等,反映一个信息库内所藏入信息资料的全貌。个别登记是对每一类、每一份、每一册信息资料的详细记录,以便掌握各类信息资料全貌的具体情况。登记的作用是掌握藏入信息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漏缺,以便补充配套。
  (2)编码。是将一种信息形式转换成另一种信息形式的过程。信息工作中,通常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字母或数字信息。编码是实现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计算机处理的桥梁。信息资料的编码过程一般是:分析编码的信息资料选择最佳的编码方法确定数码的位数。在信息工作实践中,信息资料的编码方法有多种,运用最广泛的是分类流水编码法。
  (3)排列。科学的存放排列对信息资料的查找利用尤为重要。通常的排列方法有三种:一是按来源部门排列,即按信息资料的来源地区和部门(结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其优点是便于查找信息源,但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二是按内容排列.即将信息资料按内容分类后依次排列,便于查找利用。三是按形式排列,便于做到存放整齐:如果按信息资料的载体形式来存放,又便于按不同载体的特性来妥善保管。
  2.信息存储的方式
  (1)从技术方式上说,有五种:一是文字纸张存储技术。这种传统的存储技术所占空间大,需要人员多,查找和使用都很不方便.而且纸张又易发霉损坏,因此,这种存储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二是缩微存储技术,即用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高密度缩小化制成缩微品的技术。三是声像存储技术。即将信息通过录音或录像记录存储,它包括“声”、“像”两部分。四是光盘移动硬盘存储技术,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五是电子计算机存储技术,即用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存储信息的技术。
  (2)从存储手段上说.有两种。一是手工存储,是指以文字卡片或书本为载体的、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存储。它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包括卡片柜、存储库房以及空调、消防器材、去湿机、自动测温测湿仪、清扫机、吸尘器和防盗报警装置等一系列辅助设备。手工信息的存储要按一定的方法、系统依次排架,排架有分类排架和形式排架两种。分类排架是按信息分类来排列信息的方法。形式排架是按照信息外部特征顺序排列信息的方法,其中又有登记号排架法和固定排架法两种。二是计算机存储。它需要建立清洁明亮、高大宽敞、温度恒定、防火防盗、防晒防潮的计算机房和信息库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置不同功能和应用特点的计算机以及大量的用于存储信息的磁盘和移动硬盘。
  3.信息存储的要求
  (1)存储的信息要有价值。要存储已做处理的、对机关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长效作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2)存储信息要方便利用。存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便利用的关键是便于检索,这就要求信息存储按信息检索的要求进行。要满足集中化、有序化、科学化和实用性的要求。
  (3)存储信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全息摄影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存储信息的密度大大增加.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有效地存储信息,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存储的集中化和高速化。因此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存储手段,实现信息存储的现代化。[page]  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育测量是对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测量要具备单位、参照点、量表。教育测量中所使用的量表多以文字试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以图形、符号、操作要求形式出现的。
  (一)基本概念
  1.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教育测量泛指运用测量手段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量的测定。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需要并能够测量的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均在研究之列,如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各要素、教育的效果等。从狭义上讲,教育测量专指按一定规则对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等所进行的量的测定。通常所提及的多是狭义上的教育测量。
  2.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诸如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一般智能发展、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状况等评价。
  3.测验及其种类
  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题所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教育测量的对象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测验作为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种类也很繁多,可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按测验的功用分类:(1)学绩测验;(2)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分类:(1)诊断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终结性测验。
  按解释分数和方法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
  指参照被测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群体的平均分数一般可以反映
  群体的水平。称为常模。以常模为参照点,将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作为导出分数。参照常模解释分数,便于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它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例如.在升学考试中,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的分数转换就是参照常模得出的。
  (2)目标参照测验
  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目标参照测验,也称作标准参照测验。通过与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了解被测的达标程度,这是一种绝对评价方法。例如,毕业考试就是以某一学段的教育目标为标准,衡量学生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
  4.测量的要素测量的三要素:
  ①参照点。分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教育测量所应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零点。
  ②统一的单位。
  ③量具(测量工具)。教育测量常用的工具是试卷,而试卷由测题构成,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命题的研究。提高试题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整理
  在教育测量中,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大量分数,这些杂乱无章的分数有三个问题:一是看不清它们的分布形态,二是不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三是每个分数表达的意义含混模糊。因此,需要对零乱分散的分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解释和评价。
  1.分数整理。
  (1)顺序排列表顺序排列是简单的整理分数的方法。它是将所有个体的成绩,按高低顺序排列,并且列于表中,称作顺序排列表。这种方法简明清晰,一眼便能看到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而且可以大致了解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
  (2)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是一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所谓频数是指一群数据在各个数值(或区问)上所出现的数据的个数,也称为次数。每一个频数除以数据的总个数称为频率,或称相对次数。
  (3)频数直方图
  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方法是:以分数为横轴,频数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横轴上标出各组分数的组中值,频数值等距标在纵轴上;然后以组中值为底边中点,组距为底边,组频数为高作出各矩形.即得频数直方图。
  (三)统计数据
  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频数所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2.方差
  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用符号或表示。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4.差异系数
  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它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数。在进行不同组间离散程度比较时,适用于单位相同、平均数相近的情况。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同但平均数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用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用cv表示。
  5.标准分数(z分数)
  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度量单位的分数。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按照转换的方式和对分布形态的影响效果,可分为两类:
  ①不改变分布形态的标准分数
  该学生处于优秀学生行列,但如果将他置于全国高考最好的省份,如平均分92.26分,标准差24.10分,则z≈0.529,仅能算中等偏上。
  其中,为原始分数,x为参照群体的平均分,s为参照群体的标准差,z为标准分数。这种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
  6.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o.50时,分数趋于正态分布,否则分数分布将出现偏态。就整个测验而言,当平均难度为0.5且题目组问的相关为零的情况下,分数呈正态分布,而难度值越小,则题目越难.低分段人数必然较多。难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分数将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这样,在分数的分布上,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偏向,前者为正偏态,后者为负偏态。
  7.区分度
  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达到了0.3以上为好的题目;在0.4以上为优秀题目: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可见.题目区分度的实质是用以鉴定一个题目有效性的指标,它的高低变化对测验的质量具有深刻的影响。与题目的难度相比,人们更关注题目的区分度的高低,并以此作为筛选和修改试题的主要依据。
  试题的区分度的计算比较方便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得分率求差法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r;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用d表示区分度,则该题的区分度为:
  (2)得分求差法
  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用d表示区分度。用日表示高分组得分总和,用l表示低分组得分总和,用n表示高分组(分组)人数,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则:
  8.信度
  信度是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一个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
  (1)分半相关
  将全卷中全部试题按题号或分数适当分半.得到两个平行的“子试卷”,计算这两个子试卷考生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样求得的是半个试卷的信度,然后再用斯皮尔曼一布郎(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得到考试的分半信度系数。一般认为分半信度系数在o.90以上比较合适。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多数为选择题的试卷。
  其中,分半信度系数,表示a、b两份试卷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其中,第是第i个受测者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n是受测人数。
  应当注意,在应用上式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问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
  (2)内部一致性信度
  通常采用的是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一系数公式,它适用于非选择题(多重记分)较多的试卷。α-系数为试卷信度的最低限,一般认为其值在0.80以上,考试的信度比较好。
  其中,是每个测试题目得分的方差,是整份测验总分的方差。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对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时,即用分半相关与仅一系数方法求出试卷信度。
  9.效度
  效度是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由于效度分析可以针对各种要求和运用各种程序。而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效度。因此,一个测验可以具有不同的效度指标。当我们讨论一个测验的效度时,只有界定了它的条件,效度才有确切的意义。
  对常模参照测验来说.主要有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效标关联效度
  测验的效标又可称为准则.它是衡量测验效度的参照标准。我们可以用一类标准化测验作为某次测验的效标(如国家级高考、省级各类会考等),用积差相关法计算效度。
  (2)内容效度
  测验的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程度称作内容效度。它反映测验题目在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和教学目标内取样是否充分和确切的问题。主要用于学科成绩测验。内容效度一般不用数量化指标来表示,主要依靠在某种依据的基础上作出逻辑分析。为了提高测验的内容效度。首先要注意界定测验的内容范围.其次要注意系统取样。目前。大多数学科成绩测验的编制者根据教学目标的分类,先拟就测验的蓝图.将各部分内容和教学目标各层次按确定的比重表达出来,然后编制测题。以满足提高内容效度的要求。
  (3)结构效度(构造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考试对理论上构造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确定结构效度需三个步骤:建立理论体系(理论结构)并以此出发提出关于某一心理特征的假设;设计和编制测验,并进行实施;用收集证据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验证与理论假设的相符程度。
  由于建立理论和提出假设的困难,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没有单一的量化指标来描述有效程度,所以,在一般的考试质量分析中很少采用。[page]

五、设计、制作课件
  近几年,多媒体课件在学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
  1.图文声像并茂,优化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全方位的阐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报考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要具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
  2.启发性原则在课件的设计中要注意以启发式教学原则为指导.提高课件的应用价值。主要可以运用兴趣启发、比喻启发和设题启发等方式。
  3.科学性原则
  课件应该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要求对概念的阐述、观点的论证等都符合科学逻辑,运用正确、可靠、与教材一致的学科术语。
  4.艺术性原则
  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亮点.通过美术设计、巧妙地运用动画和字幕将其表现出来;塑造出美观、鲜明、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人机交互界面;要求解说同和背景苷乐悦耳协调,声音处理要和画面造型相辅相成,达到视听同步。
  5.技术性原则
  通过程序中各种数据结构、程序结构、控制技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来衡定的。另外,要做到课件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无关。
  (三)演示型课件制作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计,在课堂上手控或自动播放的课件。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是一一个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的软件。幻灯片演示文稿由一组幻灯片组成,这些幻灯片包括图表、图形、特殊符号、文本、多媒体视频和音频以及其他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非常普及。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部分知识考点,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备考辅导:教师资格升为国考难度加大,如何一次性通过考试

  试题推荐: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统考巅峰冲刺试题(2科)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