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学习笔记>中学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5.3阅读理解能力

来源:233网校 2014年8月5日
  • 第1页: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

讲师视频讲解本节考点出题

高频考点提要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及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频考点速记
  阅读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任务。阅读过程中有多种能力因素发挥作用,因此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是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的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不懂其含义所致的。因此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非常重要。二是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业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三是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有的字也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或《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查阅,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同时,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与文段的整体内容或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的概念。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掌握整个文段内容的基础。
  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
  (1)与写作对象或文段主旨密切相关的概念;
  (2)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的概念;
  (3)反映具体语境的概念。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指的是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
  (1)能点明主旨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
  (2)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性作用的语句;
  (3)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三)技巧点拨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1.作答流程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文段提供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特别是要关注后面的题目,从题目的要求中揣度文章的大概主旨。明确作者的出题意图后,再整体把握材料,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材料,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阅读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这样,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尊重原文,摘取信息
  词句理解型题目的答案通常就在原文中,不需要凭空想象。离开了原材料,会出现答不准。答不全的情况。在原文中找答案是准确解答题目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可以从文中概括提炼的。同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4)先拟草稿,再写全写顺
  作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给分,二是文通字顺。根据阅卷规则,多写一般不扣分,在不限定字数的情况下可在答题时尽可能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同时要保证字迹清晰、条理清楚。阅读理解题与作文一样,十分注重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为了确保答题质量、提高得分率,作答时应该先拟草稿再反复修改。
  2.答题技巧
  准确快速作答阅读理解题,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修辞提示法、层次划分法,具体来讲:
  (1)语境分析法
  ①联系上下文
  在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②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③把握标点提示
  在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则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2)修辞提示法
  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喻象反双借与对”,即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与对比。为了方便记忆与理解,修辞提示法的使用规则总结为: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还可已知推未知。
  对词语、句子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人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理解词句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句的象征对象。理解词句的双关义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借代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以部分代整体(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用船的一部分“帆”代船),特征代本体(如“旌旗十万斩阎罗”中借“旌旗”代军队),具体代抽象(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等,其中具体代抽象考查得最多。因此在做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对可表示抽象意义的概念,可首先从借代义的角度来考虑。运用了对比辞格的,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比结果,看对比双方前后有无发生变化;二是根据一方的特征推断另一方的特征。
  (3)层次划分法
  层次划分法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句子结构人手分析,要抓句子主干,即主谓宾。二是从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人手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page]  二、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书面语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并不是集中出现,而是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所以阅读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而且要重视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理解。除了文字信息外,材料也会以图表、视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具备从图表、视频材料中获取准确、有效信息的能力。
  图表、文字、视频等都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表达方式。所谓“筛选信息”,就是说要从图表、文字、视频等多种阅读材料中,找出特定的信息或重要细节。所谓“整合信息”,是指将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各种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认识,作整体的把握。
  (一)图表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所谓图表信息,是指将已知信息用图像或表格形式给出。它要求考生从已知图像或表格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图是指统计图及绘画等;表是指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一种形式。在文章写作中,图表一般作为论据或说明事理而使用。阅读理解型题目中也会出现图表来配合文字的情况,因此图表阅读是材料阅读的重要部分。
  1.表格数据的信息筛选
  (1)表格数据的界定
  表格数据,是指将某组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根据表格中数据提供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作答时要注意对题意、数据和知识点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2)数据表格信息筛选
  数据表格信息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把统计表格的某个特征的信息,从多个不同特征的信息中抽取出来,再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形成文字,进行题目作答。
  2.统计图的信息筛选
  (1)统计图的界定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
  (2)统计图的结构
  统计图的构成一般有四个部分:
  ①图示线形
  图示线形是在概括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绘成的曲线、条形、平面、立体、回点和象形等。
  ②坐标和尺度
  坐标和尺度是绘制图式的基本要素。它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决定图式能否准确反映图示现象的重要环节。
  ③标题
  标题提示统计图反映的内容。标题一般写在图式的上面。
  ④统计图的辅助部分
  包括基线、指导线、时间标目、数字说明、图例、象形图案、资料来源以及文字注解等。
  (二)视频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由于音频、视频多媒体技术包含的内容丰富、画面感强、生动有趣且易于接受,愈来愈多的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视频材料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学会对视频材料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视频材料与统计图、表及其他平面静止视觉图像都不同,它是报考的,需要在观看或倾听的过程中把握信息。阅读视频材料的基本思路是:主体、具体措施、主要内容、结果。依据这样的阅读过程形成相关信息,并根据试题要求用语言将相关信息表述出来。
[page]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结构和思路
  结构是就文章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思路的归宿,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文章的结构是指作者对语言材料的组织与安排、布局与谋篇以及文章内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统领(总领)、收束(总结)、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呼应)等等,都是文章结构的内容。
  分析文章结构,便于透彻理解文章。
  题目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通常有一个从发散到集合,从模糊到清晰,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最后落实到文章里,读者能看到、感受到的,常常体现为线索或写作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便于快速把握文章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关系密切:结构是外显的思路,思路是内化的结构。思路是谋篇,结构是布局;思路是内隐的,结构是外显的。因此,要理清思路脉络,辨明行文结构。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明确行文的整体思路是很重要的。如果能辨明文章的脉络,就能对文章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
  1.文章结构
  文章从结构来看,有如下六种类型: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
  2.文章思路
  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三种:时间关系、空问关系和逻辑关系。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文章从思路上看,有如下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记叙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序,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游记常以游踪,即空间方位为线索,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
  (二)技巧分析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①看文体特征。不同文体,结构不同,如新闻结构的五要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散文的线索、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进而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看关键句子。一是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抓住、找准中心句。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纲”。二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分两种: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作用是或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对下文来说是伏笔,是铺垫;对上文来说是照应,是呼应。
  ③看重点词语。一是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此相反”表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样”表并列等等。二是解说性词语。科技文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采用解说、举例的形式;分析层次时就要注意提示解说内容的词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等。
  ④看构成关系。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部分与部分、句与段、段与层、层与部分、点与线、线与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外部结构标志人手,特别要注意划分准确第一层次,不要搞错“辈分”,将大小层次混淆了。
  2.把握文章思路的技巧
  ①抓题目。题目或是写作对象,或揭示文章线索,或隐含写作顺序。题目揭示写作对象的,看哪些地方是直接写该对象的,哪些地方是从侧面写的,这样能大致理清思路;是文章线索和写作顺序的,则直接以此探寻文章的思路。
  ②抓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在段首(首括句)、段中(过渡句)或段尾(总结句),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段落核心和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整体思路就很容易了。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总之,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文段的中心句,则是尾句“知识能改变人的性格”。
  ③抓中心话题。如果中心句不明显,则直接去抓中心话题,哪些段落讲述的是同一话题就划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能很快理清思路。
[page]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要点”的解释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材料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材料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材料内容的精要之处。
  (一)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材料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材料中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提取精要,即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
  (二)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归纳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避免过度臆断或揣度,这样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防止要点遗漏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在无字数限定的情况下,尽量多写要点,保证答案完整。
[page]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一)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抒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述,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融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些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文中运用的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人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整体把握全文文意的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要注意全文的文意,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提。
  2.要准确理解语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page]  六、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一)推断的界定
  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是阅读材料之后的一种发挥和再创造过程,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新判断的能力。它必须遵循“原文至上”的原则。任何推断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必须从材料本身出发,从材料具体内容出发。原材料中需要“推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1.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
  2.作者在材料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
  3.材料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
  4.作者对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
  5.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出某一新发现、认识的前景。
  推断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性推断两种。推断要有根据,不可主观武断,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想象要合乎事理、情理。推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归纳性推理,要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概括性的结论。
  2.理解性推理,要分析材料的外在意义。体悟作者内在的思想倾向;把握作者行文脉络、内在感情的变化,推断深层次的意蕴。
  (二)技巧分析
  1.提炼材料明显要点
  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
  2.抓住文章隐含信息
  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隐含信息是材料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材料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3注意文中关键词句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是很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的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材料中要点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
  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人们产生了某方面的想法,只有……才能有某方面的结果,必须……否则将不能实现,……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作者对这一点是持否定(肯定)态度的,可以进行某项试验,已经找到了某方面的方法(结论、线索),与某种现象(做法、问题)一样此问题也将成为……等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同类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学)》复习资料1-5章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预测归纳1-5章

  课程学习:中学综合素质培训精讲班,跟着老师学习,抓重点,直击考点!!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