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中学教师资格 > 中学学霸笔记 > 中学综合素质学霸笔记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易混淆知识点:隐私权VS名誉权

作者:233网校-欧数数 2023-05-29 09:29:25
导读:在中学教资综合素质中,法律法规单选题占了至少12分。在考场中,如何辨别隐私权与名誉权?本文中,学霸君为大家归纳了4点不同,务必学会~
学霸视频
01隐私权VS名誉权的区别
区别

隐私权

名誉权

概念不同

隐私权,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生活领域不受他人非法披露、干涉、搅扰,以维护其生活安宁的权利

名誉权,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享有的保有并维护其所获得的社会公正评价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客体不同

隐私权的客体是他人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

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及其利益,即名誉权主体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以及因此而获得的利益

 

侵权方式不同

侵犯真实隐私:

侵害隐私权的主要行为表现是非法获得他人隐私并予以公开

通常为诽谤、不实:

侵害名誉权的主要行为表现是以侮辱、诽谤方式减损他人名誉

 

救济方式不同

可消除、恢复

侵害名誉权可通过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方式救济

不可消除、恢复

秘密一旦被公开就无法再成为隐私。因此,侵害隐私权无法通过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的方式予以救济。

2收藏: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进入【233网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记录/关注】即可查看!
02经典例题

某初中班上的一位学生林某,因结交朋友不当参与了重大盗窃案,被市公安局拘留.班主任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采用林某的真实姓名详细描述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并在当地的《晨报》上发表,班主任的行为()。

A.能够体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B.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C.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不得公开报道学生的负面新闻

D.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参考答案:AD
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三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有关案件中未成年人的姓名、影像、住所、就读学校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但查找失踪、被拐卖未成年人等情形除外。

03常见答疑

【学员提问】C选项说法也没错误,为什么不能选

【教师答疑】您好,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的权利。一般而言,侵犯名誉权的事实属于捏造的、不实的信息;而侵犯隐私权的事实属于真实的,权利人不愿意披露却被别人恶意披露的。 题干中,采用林某真实姓名发表文章,并且【描述其犯罪经过】属于真实的,应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故本题不选C,正确答案为D选项。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oyjl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

加教师学霸君好友 享一对一答疑

教师资格证微信群

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材精讲班—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系统性帮助考生夯实基础。
高频考点班—复盘考点,串讲历年考试中反复出题的高频考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教学设计专题班—将重难点以专题形式进行针对性拆分讲解,帮助考生专项突破得分。
考前密训班—考前点睛之讲,大题通解、考前定心丸。

历年真题>>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视频课程学习

在线题库>>在线刷教师资格证章节练习/模拟试题/历年真题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考试圈子
  •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