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科尔伯格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即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并解释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
故事名称: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故事内容: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此他请求药剂师能否卖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绝望中,破窗进入了药房的门,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而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自己被警察抓起来了。海因茨偷药对不对呢?科尔伯格找到不同阶段的孩子,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3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6个阶段。
【学霸点拨】
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同样的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有很多人永远达不到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常考单选、简答)
发展水平 | 发展阶段 | “好”行为的标准 |
前习俗水平 | 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定向 | 避免惩罚,无条件服从权威 |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满足自己需求,有时可以满足别人需求 | |
习俗水平 |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 | 能够得到别人赞许的行为 |
阶段4:以为维护权威和秩序为定向 | 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 |
后习俗水平 | 阶段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为定向 | 既尊重法律,也认为法律是可以改变的 |
阶段6:以普遍伦理原则为定向 | 根据良心做出行为 |
1.前习俗水平【自身利害】
(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根据行为后果判断行为是好是坏,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社会成员】
(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
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取向阶段)
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
3.后习俗水平【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
(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能认识到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2)良心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2020年下半年)晓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于是她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赞许。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她的道德发展处于( )。
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加教师学霸君好友 享一对一答疑
备考教资无基础?尊享VIP班全程领学,每天一小时考证无忧,不过退费,趁改革前抢先取证。0元领课,先来免费试听学习>>
历年真题>>历年教师资格证真题视频课程学习
在线题库>>在线刷教师资格证章节练习/模拟试题/历年真题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oyjl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