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流派主要包括杜威的经验主义和奈勒的存在主义,其中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是杜威的经验主义。既然两个主义都属于学生中心,就说明它们的核心观点都认为教育应该重“学生/儿童”。为什么会有这个共同点,这和这两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脱不了关系。
理论名称 | 经验主义 | 存在主义 |
时间 | 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 流行于20世纪中期 |
代表任务 | 杜威、克伯屈 | 奈勒、萨特 |
教育目的 | 获取“直接经验” | 实现人的“自我生成” |
教育内容 | 活动课程 (园艺、烹饪、缝纫等) | 人文学科 (哲学、文学等) |
教育方法 | 从做中学 | 个别教育 |
王老师讲完新课,询问同学是否学会,班级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教室,这时小明回答:“会了”,王老师说:“好的”。于是王老师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行为( )。
A.正确,与小明的互动体现了因材施教
B.正确,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C.错误,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D.错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
王老师的授课主要是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故选项A体现因材施教的说法错误,也没有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故选C。
【学员提问】D选项为什么错误
【教师答疑】
您好,在本道题中,王老师询问学生是否学会新课时,只有小明一人回答,王老师即认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说明王老师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这个观点比较突出,换言之,王老师并没有强调对学生们强制灌输学习知识,反而在一个人说会之后就跳过了这一知识点,所以并没有体现他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表现出的是他对于学生个人差异的忽视,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oyjl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