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材料一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一大咸水湖”,是野生动物的水源地和栖息地。当地居民以捕鱼业为主,周边地区多采矿业。根据2016年2月9日欧洲航天局公布,经卫星获取的图像证实,受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波波湖已完全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玻利维亚地形图和波波湖卫星图片。
问题:
(1)分析波波湖干涸的主要原因。(8分)
(2)说明波波湖干涸可能会给当地带来哪些主要影响。(8分)
29.材料: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命题是考试的基础。首先要确立考试目的即立意,为命题提供指导。单项选择题的命题需要体现立意,题干语言精练,选项独立,答案唯一。
刘老师在命制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卷时,设立了一组单项选择题,题目如下:
全球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北纬30°~50°的大陆西岸。下图示意全球主要酿酒葡萄产区,读图完成1—2题。
1.全球优质葡萄产区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与国外其他葡萄产区相比,我国新疆吐鲁番成为优质葡萄产区的有利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量多
C.昼夜温差大
D.土壤肥沃
问题:
(1)简述该组试题的立意,并从立意、情景、设问方面分析其优点。(8分)
(2)分析选项设计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不改变备选项叙述的情况下,修改第二题备选项。(8分)
30.材料:
地球表面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常见的地质构造。
下面是王老师关于高中地理“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说课片段。
说教学过程:
在褶皱内容部分,教授褶皱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内容,画出关键词。接下来,选用适当的教具模拟并说明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形态,并列举我国典型的褶皱山脉;然后,提供“背斜谷,向斜山”的相关图片资料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最后,运用表格形式梳理并总结背斜和向斜的特点,加深学生记忆。
在断层的内容部分,教授断层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应内容,画出关键词。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并讲解断层的含义及其结构。
问题:
(1)指出上述“说教学过程”片段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4分)
(2)分析上述“说教学过程”片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一例说明如何改进。(10分)
(3)“说教学过程”仅是说课的要素之一,列出说课还应包括哪些要素。(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
31.阅读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部分内容。
28.(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减少,水位降低。
人为原因:农业、工业迅速发展,水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用水量增加;人口激增,生活用水量增加。
(2)区域内水汽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没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气温升高,蒸发旺盛,风力增强,加剧土壤退化,加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源减少,农业、渔业等产业衰落;人们无法维持生计,大量外迁。
29.(1)立意:常见气候在全球的分布;农业分布与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农业的区位因素。
优点:在立意方面,不仅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也考查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
在情景方面,以全球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南北纬30°-50°的大陆西岸)为学生提供线索。
在设问方面表述准确、简练、有意义。
(2)①选项设计存在的共同问题:两个题目均有两个选项为正确答案,但是该老师设计的是单项选择题。
②A.地形平坦B.降水量多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土壤肥沃
30.(1)讲授法、演示法、地图法、观察法。
(2)①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褶皱内容部分,教授褶皱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关的内容。
改进:学生阅读教材,总结褶皱的概念及概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②跳过正常地貌“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直接讲解特殊地貌“背斜谷,向斜山”,
知识跨度大,没有考虑学生学情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3)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板书设计等。
四、教学设计题
31-(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说出并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
②能分析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两者的影响因素。
③能结合概念和影响因素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某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人口过多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粮食不足,供水不足等等。我们也知道,世界人口现在已经达到60多亿,而且还在不断地增长,那么大家思考过吗?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
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第三节内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承上启下提问。
环节二讲解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大家在课本上找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相关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
教师: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是什么?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人口数量、资源。
教师:自然界环境要素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等,这些资源对人类而言不可或缺,它们是怎么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呢,它们影响程度一样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因素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最主要取决于:某区域稀缺的因素。刚才提到的环境承载力大小主要是从单一因素来考虑的,也可以从自然环境系统来考虑。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我们从环境承载力来讨论了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这是从有限的资源角度来说的,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警戒值。那么从经济、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大家可能要问到另一个问题:地球上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我们来看另一个概念:人口合理容量。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说出与环境承载力有何区别。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教师点拨:从概念上我们发现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受自然资源的影响,还应考虑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例如:技术、智力等条件。
教师: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合理人口容量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优劣、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和消费水平。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相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地区,其人口合理容量不同。比如说当今的美国和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前和现在的中国,人口合理容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来总结一下,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
学生:学生列表进行对比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比较,认识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并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查分关注>>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 合格分数线 成绩有效期
笔试,下次一定过:告别盲目备考,讲师为你讲解90%必考点,点击进入>>
提前备战面试:2016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讲师为你还原面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