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设计“科普之光”专题阅读,围绕专题选择阅读篇目。下列适合的是( )。
A.茅以异《桥话》
B.冯骥才《珍珠鸟》
C.许地山《落花生》
D.瞿秋白《一种云》
2.学习选修课程“古代诗歌意象”,学生了解到很多意象具有“游子”的含义,大家纷纷举例。下列诗句不恰当的是( )。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李白《赠裴十四》)
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
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下列教学行为体现了该要求的是( )。
A.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课文
B.教师让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C.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
D.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
4.教师讲解文言文专题,要求学生梳理“宾语前置”句式。下列语句符合要求的是( )。
A.因击沛公于坐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请息交以绝游
D.求人可使报秦者
5.在“魅力广告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出示献血广告“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请学生参照这个例子,化用诗歌名句仿写。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献血献爱心,血浓隋更浓
B.以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
C.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
D.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
6.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运用典故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教学《(孟子)选读》,教师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B.教师意在增加阅读训练强度
C.教师重视学生学以致用
D.教师追求作业设计新颖别致
8.教学《前赤壁赋》,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壬戌”采用的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的干支纪年法
B.“既望”是指阴历每月初二,“望”是指每月初一
C.“美人”常被古人当成明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赋”是一种古代文体,发展到宋代时叫“文赋”
9.学习“演讲辞”单元,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演讲比赛,自主设计海报和请柬,制定活动流程和评价表。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创设了基于生活的学习情境
B.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C.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
D.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10.某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围绕“教材使用”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教材的编排对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容忽视
B.要严格按教材来教,不然大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不乱套了
C.教材就是个材料,我们自己心里最有数,擅长教什么就教什么
D.教材可以看看,真正教的时候,还要遵循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11.阅读某教师的写作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设立“班级墙壁贴吧”,定期发布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布。话题发布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请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贴在贴吧上,互相阅读、评论。学生发帖讨论持续一周后,教师组织课堂点评与总结,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文。
对上述教学案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B.能够降低作文题目的难度
C.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D.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2.阅读某教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整本书阅读”的“整”具有“完整、整体”的意思,既包括对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也包括对全书内容的周延思考;“本”是阅读的数量单位,既可以是独立的一本,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多本;“阅读”可以是深读、浅读,也可以是精读、泛读,还可以是课内读和课外读;阅读对象可以是文学作品、文化典籍,也可以是科学论著、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阅读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养成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对上述研究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策略要与书籍类型逐一对应
B.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可以任意组合多部经典作品
C.整本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D.整本书阅读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
13.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要求答题。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
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180字左右。
对上述考试题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创设了基于学生生活体验的考查情境
B.考查学生对经典作品比较阅读的能力
C.考查学生对主要人物的深入理解情况
D.考查学生对艺术形象再造想象的能力
14.阅读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某教师想借助《说“木叶”》这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围绕节选的重点段落设计批判性阅读任务。课文节选内容如下: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围绕上述内容设计的相关批判性阅读任务,合适的是( )。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B.勾画出体现诗歌语言特征的关键语句
C.概括“木叶”与“落叶”的内涵差异
D.评析作者论述“木叶”相关问题的思路
15.阅读《沁园春·长沙》课后资料链接,按要求答题。
某版教材把《沁园春·长沙》编入“文学阅读”单元,课后链接了如下资料。
领字:词体术语,指用在词句之首起领起作用的字词。
领字以一字为多,俗称“一字领”。“一字领”多用去声字和虚词,常用者如“又”“况”“正”“甚”“但”“纵”“便”“岂”“已”“怎”“恁”“只”“渐”“方”“莫”等。
引导学生运用上述“课后链接资料”鉴赏诗词,下列教学活动不恰当的是( )。
A.进一步补充“领字”知识,要求学生记忆背诵
B.抓住词中的“领字”,弓l导学生反复诵读体悟
C.围绕“领字”知识要求学生拓展学习其他诗词
D.请学生思考“领字”在本词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热点关注>>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
通关秘籍: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讲师将面试情景还原,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免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