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语文学科真题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高中语文

来源:233网校 2019年3月9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与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B项,《芙蓉镇》通过描写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写出了南方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C项,《银灰色的死》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与生活方式的解读,阐述了主人公对物质、精神的基本态度,表达了人的欲望不能被落后、迂腐的思想禁锢,而应该要释放的真实诉求,同时分析了这种欲望主题产生的原因。D项,《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与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由此可知,D项作品符合“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要求。

2.【答案】C。解析:A项,出自《江城子·江景》,“芙蕖”指荷花。B项,出自《菩萨蛮·题画》,“菡萏”指荷花。D项,出自《鹧鸪天·赏荷》,“水花”指荷花。A、B、D三项均是描写荷花的诗词。C项,出自《鹧鸪天·桂花》,该词句描写的是桂花。

3.【答案】C。解析:“意识流小说”是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的小说。意识流小说的显著特征包括大量运用内心独自,通过自由联想贯穿人物的全部意识,大量使用象征,语言和标点有很大的创新等。C项,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著作,描写了l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杰弗逊镇的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各个家庭成员的遭遇与精神状态。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作者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展示了白痴、精神崩溃者、偏执狂与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语言特色。A项,施笃姆的《茵梦湖》是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莱因哈德与伊丽莎白在美丽的茵梦湖畔再度重逢的故事。B项,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揭露了“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给青少年留下心灵创伤的社会问题。D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的生活。

4.【答案】B。解析:A项,《北京人》是一部以抗战前北京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为背景,描写家人亲戚之间的矛盾与相互倾轧的话剧。B项,《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诗剧。C项,《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一部话剧。D项,《白毛女》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根据民间传说故事而集体创作的歌剧。

5.【答案】A。解析:A项,“敝”为形容词,意为“破旧,坏”。B、C、D三项词义解释均正确。

6.【答案】B。解析:A项,“如”,动词,意为“到……去,前往”。B项,词性和意义均正确。C项,“如”,副词,意为“仿佛,好像”。D项,“如”,介词,意为“把”。

7.【答案】D。解析:A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被评选为第一的城市。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不能用于形容媒体的做法。C项,“登堂人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人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能用于形容窃贼的行为。D项,“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符合语境。

8.【答案】B。解析:互文是指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A、C、D三项均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B项前后两句均可单独成句,意义完整,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9.【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这三类课程共包括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3个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故本题选A。

10.【答案】D。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中指出,“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感情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A、B、c三项说法均正确。

11.【答案】C。解析:A项,设置答案的多少与学生的回答能不能符合教师期待不存在必然联系,“就能符合教师期待”说法过于绝对。B项,课堂上学生能从具体人物出发分析原因,可见学生对文本内容较为了解,不能全面回答问题是因为没有从社会视角抓住问题本质,缺乏对当时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C项说法正确。D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源于许多方面,“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

12.【答案】D。解析:本次学习活动选取的均为现实性文本材料,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而非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D项分析错误。(1)(3)两项活动使学生“读写结合”,培养了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活动(2)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A、B、C三项分析均正确。

13.【答案】A。解析:A项,材料中教师通过研究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改变了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鉴赏评价,说明教师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B项,单篇教学是群文教学的基础,群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篇所学内容,而非只是“单篇教学内容的相互叠加”。C项,学生文本的解读是建立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是“多元”的,但不是“无界”的。D项,群文教学融入相关作品和资料不但不会增加学习难度,反而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14.【答案】B。解析:A、C、D三项说法均正确。B项,教师2的学生存在写作语言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抒情表达能力,而非细节描写能力。

15.【答案】C。解析:A项,材料中提到“教好单篇教学正是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并未提及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在课堂容量上的差异。B项,“整体关照”指“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而非“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C项说法正确。D项,材料中只是提到专题阅读给学习方式和学业评价带来了挑战,并未提及“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教学意图:①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的教育课堂有机结合,使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借乐曲《寒冬》悲伤的旋律让学生体会课文传达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拓展课堂资源,以乐曲《寒冬》导入,恰当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初步体悟课文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来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以问答的教学方式,提问学生原文中“寒风”吹来了哪些痛苦的事情,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直观的答案,并顺势进一步提问学生的感悟,使学生获得了对文本多维度的情感认知,并且对学生的答案给出肯定性评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朗读来感悟作者情感,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同。再次,教师以多媒体呈现的方式直观展示教材删除的文段,并让学生进行朗读,从中体悟作者的情感,并用词语总结概括,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寒冬”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再次回到文本中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在面对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时是如何去做的,从文本中来,回到文本中去,紧扣文本来进行教学。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第②段中,“住足”的“住”应改为“驻”;第③段中,“急驰”的“急”应改为“疾”。病句: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上述病句缺少谓语,应改为: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获得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18.【参考答案】

优点:论证有说服力。

这篇习作运用了引用论证,说服力强,语言优美、表达流畅。习作开头引用川端康成的名言,开门见山地引出本文的论点;习作第⑤段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紧扣文章论点;习作第⑦段引用木心的名言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全文语言优美,给人诗意的阅读感受。

缺点:论证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

该习作论证层次不够清晰,结构不够完整,文章第④段到第⑥段均在论证“如何关注细节之美”,但是文章前文对“细节之美是什么,为什么要关注细节之美”的论证明显不足,前后文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结构不完整。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②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品味诗歌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③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讲授法,疏通诗意。

②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③合作探究,提高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④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和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设计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说明

A.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B.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C.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D.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E.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化常识。

②文本分析

《蜀道难》所在的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本单元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学习做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艺术魅力。这篇文章描写了蜀道的自然风光,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③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必修3中的一篇古诗,是高二学生上学期重点学习的一首唐诗。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而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李白的诗歌,对李白和其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诗人表达的奔放情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这首诗艺术特点的鉴赏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上。

20.【参考设计】

《蜀道难》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图片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环节:朗读

1.听录音朗读。

注:学生要有目的地听,注意朗读时的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发表评价。

第三环节:细读文本,梳理文句

注:教师主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按字一句一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学生理解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时进行适当的点拨。《蜀道难》里的辞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细读文本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做铺垫。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明确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明确作用时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了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教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第五环节:再次诵读,读出韵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评出读得最有韵味、最富感情的一组。

21.【参考设计】

活动主题:穿越千年,探访李白。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两名学生为一组,二人分别饰演李白与殷璠,“李白”诵读诗作,“殷璠”称赞“奇”。

活动过程:李白与殷璠生活在遥远的唐代,与我们相隔千年,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盛世,从艺术想象的角度来探索殷皤赞叹这首诗“奇之又奇”的原因。

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想象。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是诗人对蜀王开国的遥想。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是诗人对“五丁开山”的叙述。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

(4)“西当太白有乌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是诗人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的想象,为“蜀道难”的命题增添神秘色彩。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诗人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体现人行的艰难。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写法,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

活动总结: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李白在诗评家与我们的心中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免费注册233网校会员,获取教师资格证真题!点击注册>>

考后关注: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

面试报考: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