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了解。考生首先要理解材料中孔子说的那句话的意思,然后从中提炼中其所蕴涵的教学理念,最后说明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启示。
【参考答案】(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其字面意思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每个人由于遗传、后天影响等各种原因,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教育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孔子由此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来决定教育内容和形式。
(2)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做到了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31.【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其一,任课教师过于偏爱此生,所以当该学生出现类似行为时,教师没有严厉制止,让学习成绩的优秀掩盖了其不良的行为;其二,当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虽然也有多次的教育和制止,但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从而没有对其应有的正确行为方式进行强化。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方式的获得主要是利用联想式和操作式的条件反射进行直接的强化。通俗地说,就是当学生一旦有错误行为产生时,马上停止其活动,让他重复多次地去演练正确的行为。
(3)针对这一事例,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该生有擅自离座的行为出现,教师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离座或讲话前应怎样做,在举手数秒后,教师点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其他活动。如此强化训练五到十次,估计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错误行为会明显减少,在离座及发言时都会举手。久而久之,该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运用强化理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时,一定要明确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要强化形成的正确行为是什么,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正强化”。有的教师通过体罚、恐吓、训斥等非道德行为强行去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而非采取积极的“正强化”,这只能产生“负强化”,促使学生通过非道德行为的尝试去摆脱其学校生活的懊恼、沮丧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错误行为的出现率。
32.(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情节的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
临考,大家都在看>>考点速记 考题猜想 题型训练 真题 通关特训 各学科试题
考试,没一点把握怎么办?跟着老师,用3天时间,轻松把握考试重点,一次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