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题及答案:5.1中学生发展心理

来源:233网校 2016年7月7日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D

  【讲师点睛】图式是皮亚杰的观点;自我周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观点;力比多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它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3.【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

  4.【参考答案】D

  【讲师点睛】主要的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均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故本题选D。

  5.【参考答案】A

  【讲师点睛】题干所述情形属于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6.【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就是心境不好的表现。

  7.【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本题选B。

  8.【参考答案】C

  【讲师点睛】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属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9.【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10.【参考答案】D

  【讲师点睛】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依据情绪状态分类,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其中,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例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12.【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反向、文饰等。其中,反向是指将不能被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13.【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其中,多血质的人表现出有朝气、热情、活泼、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情感易变、体验不深但明显表露在外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参考答案】C

  【讲师点睛】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他认为12—18岁阶段的青少年会存在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所以本题选C。

  15.【参考答案】D

  【讲师点睛】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可以进行抽象思维。所以本题选D。

  16.【参考答案】A

  【讲师点睛】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入,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一般来说,在学科兴趣方面,场独立性者较倾向于喜欢自然科学,而场依存者则喜欢社会科学。数学、化学、物理都属于自然科学,只有文学属于社会科学。所以本题选A。此外,对此部分知识理解不清楚的考生,还可以通过对比四个选项直接挑出答案。四个选项中明显A项为文科类,B、C、D项为理科类,而该题目为单选题,故可推测本题选A。

  17.【参考答案】C

  【讲师点睛】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或耐力的标志,强的神经系统能够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灵活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胆汁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强、不平衡;多血质对应强、平衡、灵活;黏液质对应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对应弱。因此根据题意选择C。

  18.【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人格的特质理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卡特尔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分为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有著名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斯腾伯格是美国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19.【参考答案】C

  【讲师点睛】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性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其图式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示外在事物,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性。(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2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运用具体事物的操作来协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与守恒的道理。(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2—成年):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思考解决问题。

  20.【参考答案】B

  【讲师点睛】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因此B项易变性与人格内涵相悖,是错误的,是正确选项。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杂,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反思思维。思维的对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少年期的心理活动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活动;独立意识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2)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参考答案】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3.【参考答案】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4.【参考答案】人格的特征有:(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甲同学是多血质类型的人。因为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善于交际、亲切、有生气,但也往往表现出轻率、不真挚等。

  乙同学是黏液质类型的人。因为黏液质的人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注意稳定、显得庄重、坚忍,但也往往表现出固执、淡漠。

  (2)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气质类型,发扬气质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

  ①依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让甲同学发挥优势担任班干部,教导其上课注意听讲、不要搞小动作,为其他同学起到表率作用。要积极关注乙同学的情绪变化,多与其交流,同时鼓励他参加班集体活动。

  ②依据气质类型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对于甲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进行小组学习.在跟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对于乙同学,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让其回答问题,在答对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答错时也要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③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教师在与甲、乙交流时,让其慢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向他人学习。

  2.【参考答案】材料中的调查结果以及学生的部分想法表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父母的期望造成的精神压力,努力了但没看到改善后的挫折感或由此引起的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不协调,青春期对异性接触的渴望与对恋爱的误解间的矛盾。这些不良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调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或危害,比如:学生会有过激反应或举措失常;学生的思维活动受抑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学生无法正确对待两性关系等。为了帮助学生面对、处理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学生的不适宜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使学生积累各种情境中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传授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同时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也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抗压力。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哆啦A梦为您开启教师资格证备考之旅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社区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