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专家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2.【答案】B。专家解析:唐代“六学”中的国子学,仅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太学收五品以上官职的子弟;“二馆”的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这可看出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采取森严的等级制。
3.【答案】B。专家解析:此观点的提出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4.【答案】B。专家解析: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5.【答案】D。专家解析:题干描述中提高成绩属于好的影响(正向功能)、计划内的影响(显性功能),相互猜忌属于不好的影响(负向功能)、非计划内的影响(隐性功能)。
6.【答案】A。专家解析: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7.【答案】C。专家解析:新课程改革规定我国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8.【答案】D。专家解析:“藏”原为“臧”,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意思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引申意为教学中要注重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配合。
9.【答案】C。专家解析:用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可以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陶冶教育法。
10.【答案】B。专家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程度。如果两次考试学生分数相同,说明测验的信度高。
11.【答案】A。专家解析:统一各方面力量,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2.【答案】C。专家解析:道德修养法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李林同学选择座右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监督,体现了道德修养法。
13.【答案】D。专家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要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
14.【答案】C。专家解析: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
15.【答案】D。专家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16.【答案】B。专家解析: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17.【答案】D。专家解析: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问题预防。
18.【答案】C。专家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9.【答案】B。专家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20.【答案】B。专家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1.【答案】B。专家解析: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一般分为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
二、辨析题
22.【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混淆了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说法错误。
23.【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创造性与智力有相关,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两者的关系可以具体表述如下:(1)低智商者难有高的创造力;(2)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3)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低创造力.智商水平可高可低。故题干说法错误。
24.【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之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而非道德意志。
25.【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记忆的规律,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题干中,“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若长期使用,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26.【专家解析】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专家解析】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
28.【专家解析】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9.【专家解析】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材料分析题
30.【专家解析】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1.【专家解析】
(1)李芳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①注意分散。材料中李芳一边学习一边听MP3,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在学习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尤其需要有意注意参与。音乐容易造成分心,而不是能够自我放松。
②识记方法不正确。材料中李芳认为.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这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识记效果较差。
③学习归因不正确。材料中李芳将数学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导致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即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2)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可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帮助学生李芳明确的学习目标。材料中的李芳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说明她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激发她的学习动机,这也是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其次,老师应培养李芳树立正确的归因观。材料中的李芳,对于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老师应让她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样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
再次,老师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想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老师布置任务时可以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循序渐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学习是复杂的行为,影响因素有很多,所以老师应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