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ҵҩʦִҵҩ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养生辅导

常见药物滥用及诊断与治疗

来源:233网校 2007年1月27日

五、治疗
(一)脱瘾
治疗的核心是脱瘾,要在隔离环境中进行。常用的脱瘾方法如下:
1、冷火鸡法:硬性撤药,让戒断症状自然发展,自然消退。同时配合必要的对症处理和躯体、心理的支持。
2、美沙酮替代递减法:用美沙酮作为替代递减的主要药品。由于它不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毒性影响,又称美沙酮维持疗法。
3、可乐定脱瘾法:选用可乐定作为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脱瘾治疗有效。但只能用于依赖程度较轻的病人。
(二)美沙酮维持治疗
美沙酮维持治疗时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措施。
美国美沙酮维持治疗选择的标准:①年龄在16—18岁以上②二醋吗啡依赖史在1-2年以上③2次脱瘾治疗失败
(三)纳洛酮预防复发治疗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对于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经过脱瘾治疗,生理依赖性消除后,给予阿片类拮抗剂——纳洛酮,使之与阿片受体结合,如果依赖者再用阿片类药品,不产生快感,使之复吸可能性减少,不在有强烈的求药行为。
作用预防复发,纳洛酮具备三个优点:
①作用时间较长,课维持24小时
②口服方便用药
③副反应轻微。
第二节中枢兴奋剂
一、可卡因
(一)概述
可卡因产自古柯属可可树叶或秘鲁与玻利维亚地区其他古柯树。几个世纪来,当地的土族人以咀嚼古柯树叶来增加劳动耐力与增进幸福感。
(二)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产生兴奋作用,应用后可产生幸福感与欣快感。用量过大可导致震颤或强直性抽搐。
2、对心血管作用:小剂量可使心率过缓;中剂量可使心率过快;静脉注射大剂量可对心肌产生毒性作用,使心脏急性衰竭而致死。
3、对骨骼肌作用:没有肌肉增加收缩力的作用,仅使中枢兴奋掩盖肌肉疲劳的感觉。
4、对体温调节作用:可卡因有明显产热作用,超量使用可卡因后,产生高热可作为可卡因中毒的重要指征。
5、对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卡因强化交感能神经支配器官对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反应。
(三)滥用者临床表现
1、可卡因中毒:
可卡因中毒是可卡因滥用者或是依赖者刻意追求的一种愉悦状态。
表现——用药后发生一种“电击”般的愉悦感,自信心增强,出现欣快,夸夸其谈,警觉性增高;进而出现视物显小性幻视;中毒加重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激越,判断力受损,行为紊乱,焦虑,抑郁和恐惧;有时急性惊恐发作或幻觉症。躯体可见头痛,心悸,心律失常,瞳孔扩大,血压升高,出汗,寒战,恶心呕吐等。
可卡因中毒常有自限性,一般48小时可恢复正常。
2、可卡因撤药综合症
其基本特征,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或降低可卡因的使用量后,出现情绪障碍(如抑郁、易激惹、焦虑),疲惫,失眠或过度睡眠,精神运动性激越,停止使用可卡因后,以上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可伴有偏执观念和自杀观念。
3、可卡因谵妄
基本特征:摄入可卡因后24小时出现谵妄状态,情绪不稳定,出现触幻觉和嗅觉,通常伴有暴力或攻击行为,需要约束。
4、可卡因妄想
临床主要表现中断可卡因后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被害妄想。
(四)诊断
1、可卡因中毒:
诊断标准:
①近来有使用可卡因的历史。
②出现适应不良行为改变:如欣快感、打架、夸大,警觉性增高,精神运动性激越,判断力受损,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
③使用可卡因1小时后出现以下症状中两项:
A、心动过速B、瞳孔扩大C、血压升高D、出汗或寒战E、恶心和呕吐F、视幻觉或触幻觉。
④不是由于任何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病所致。
2、可卡因撤药综合症:
诊断标准:
①长时间(几天或更长)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或降低可卡因使用后,出现情绪障碍(如抑郁、易激惹、焦虑),至少出现下列症状中一项且持续时间在停药后超过24小时。A疲惫,B失眠或过度睡眠C精神运动性激越。
②不是由于任何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病所致。
3、可卡因谵妄:
诊断标准:
①使用可卡因后24小时内发生谵妄。
②不是由于任何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病所致。
4、可卡因妄想:
诊断标准:
①器质性妄想症状群在中断使用可卡因后短时间形成。
②主要临床表现为被害妄想。
③不是由于任何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病所致。
(五)治疗:
可卡因滥用者的治疗主要的解除身体依赖加心理康复,而后者是戒断可卡因的关键。
1、可卡因中毒,常有自限性,可不作处理。
2、可卡因妄想和谵妄可作对症治疗:
①兴奋躁动出现攻击或暴力行为——氟哌利醇或氯丙嗪。
②紧张焦虑者——可少量安定或抗抑郁药。
二、苯丙胺
苯丙胺是具有强有力的中枢兴奋作用及外周α与β拟交感胺作用。
其临床表现为急性中毒,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无力,失眠,欣快感,严重者可见精神错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谵妄,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慢性中毒,表现为体重减轻与精神异常(多为幻觉妄想状态,酷似精神分裂特征)。
其诊断酮可卡因滥用一样,可为苯丙胺中毒;苯丙胺撤药综合症,苯丙胺谵妄和苯丙胺妄想。其诊断标准同可卡因诊断标准。但要注意与可卡因滥用作鉴别,可根据病史,尿液和血液的毒理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同可卡因治疗相似。
第三节巴比妥类药物
一、概述
巴比妥类药物于1903年投入临床使用,在催眠镇静药物中,使用时间悠久,用药人数多,药物临床依赖较多。
依赖者大多选用中等时间作用药物,如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
二、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剂量巴比妥类可抑制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巴比妥可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而引起困倦和睡眠
2、其他作用:有抗惊厥作用;较大剂量可对延髓产生影响,使呼吸减慢、深度增加;静脉注射太快可出现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状况。
三、滥用者的临床表现
1、耐受性
人体对巴比妥类药物是有耐受性的。酶诱导药物沉积率增加是导致巴比妥类药物耐受性增强的主要机制。巴比妥类与麻醉剂和酒精有交叉耐受性
2、精神与躯体依赖性
巴比妥类的依赖,随药物滥用程度而发展,且需要持续大剂量的用药。突然停药即会产生戒断反应。
3、戒断症状
巴比妥类药物依赖症状很严重。
表现——突然停药或显著减少使用剂量的12~24小时内,出现厌食,躯体软弱,焦虑不眠,随之出现肢体的粗大震颤。停药2~3天,戒断症状可达高峰,呕吐不食,身体无力加重,体重锐减,心跳过速,眩晕,血压下降,四肢震颤加重,全身肌肉抽搐而出现癫痫大发作。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