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生物药剂学
一、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药剂学分支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为客观评价制剂的处方设计、质控方法和生产工艺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不仅是指片剂、注射剂、软膏剂等狭义的剂型,而是广义地包括与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
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②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
③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
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④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⑤制剂的工艺过程
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包括:①种族差异;②性别差异;③年龄差异;④遗传差异;⑤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
(二)生物膜的结构
体内具有吸收功能的主要组织为上皮组织,它是由上皮细胞组成的,上皮细胞膜是一种生物膜,其构造和性质决定药物吸收的难易程度。
在生物膜内,蛋白质与类脂质(主要是磷脂)呈聚集状态,类脂质构成双分子层。
(三)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
1.被动扩散(passive diffusion)
被动扩散的特点是:从高浓度区(吸收部位)向低浓度区域(血液)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故也称为单纯扩散。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即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吸收。
被动扩散有二条途径:①溶解扩散;②限制扩散。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③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⑥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⑦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
3.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促进扩散又称中介转运(meadiated transport)或易化扩散,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有饱和现象,与被动扩散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4.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是细胞摄取药物的另一种形式,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和重金属等,可按胞饮方式吸收。
二、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一)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例如静脉注射给药)不涉及吸收过程以外,非血管内给药等都存在吸收过程。药物在胃中的吸收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小肠中药物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是直肠给药(如栓剂)的良好吸收部位。大肠中药物的吸收也以被动扩散为主。
(二)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1.胃肠液成分与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胃液pH变化,可使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发生变化。药物吸收部位的pH值对很多药物,特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类药物的吸收至关重要。大多数有机药物都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物质,消化道中的不同pH或其变化,都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药物制剂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是在特定部位由载体或酶促系统进行的,一般不受消化道pH变化的影响。
胆汁中的的胆酸盐对难溶性药物有增溶作用,可促进吸收,但与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等生成不溶性物质而影响吸收。
2.胃排空对吸收的影响
(1)胃排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表观为一级速度过程: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很多,与内容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黏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排空速率较大;稀的软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快;服用某些抗胆碱药物、抗组织胺药物、麻醉药物时,胃排空速率都可下降。
胃排空的快慢,对药物消化道中的吸收有一定影响。由于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好,胃排空加快,药物到达小肠部位时间缩短,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提高,出现药效时间也快。少数主动吸收药物如核黄素等在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胃排空速率快,大量的核黄素同时到达吸收部位,吸收达到饱和,因而只有一小部分药物被吸收;若饭后服用,胃排空速率小,使吸收量增加。
3.胃肠道蠕动对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