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二复习摘要:第八章(4)
第四节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
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提法: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及乎不溶或不溶。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于若干毫升溶剂中表示。
主要影响因素:
①药物的极性:极性相似者相溶。
②溶剂 :(溶剂化与氢键缔合)
③温度 :温度对固体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影响很大,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lnX=ΔHf/R(1/TF-1/T)
式中X为溶质的溶解度(摩尔分数);
T为溶解时的温度;
ΔHf为摩尔溶解热;
R为气体常数。
由公式可见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成正比。但应注意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当ΔHf>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ΔHf<0时,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一般来说药物的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④药物的晶型 :
⑤粒子大小 药物微粉化(μm级)后可增加溶解度
⑥加入第三种物质:增加溶解度原因:络合、复盐形成或改变溶剂极性。减小溶解度原因:同离子效应。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 难溶性弱酸和弱减性药物,可制成盐增加其溶解度。
2. 引入亲水基团 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3. 加入助溶剂
助溶机理:药+助溶剂→复盐或络合物(溶解度大且不稳定)→释放药物。例如难溶于水的碘(l:2950)可用碘化钾作助溶剂,与之形成络合物(I2+KI→KI3)使碘在水中的浓度达5%;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0,若用苯甲酸钠助溶,形成分子复合物苯甲酸钠咖啡因,溶解度增大到1:1.2。
常用的助溶剂:一类是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氯化钠等;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等。
4. 使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是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能增加它们介电改常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混合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的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常用于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与水等。
5. 加入增溶剂 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而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作用,称为增溶作用,所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
a.增溶剂的种类:增溶剂种类或同系物的分子量不同影响增溶效果,同系物的C链↑,增溶量↑。
b.药物的性质:分子量↑,增溶量↓。
c.增溶剂加入顺序
d.增溶剂用量:比例不当“起浊”,增溶剂的用量应通过实验来确定。
相关推荐:
特别推荐:
责编:drf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