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导致糖蛋白的肽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减低痰液的黏稠度。药品有溴己新、氨溴索。
(2)黏痰溶解剂: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代表药有乙酰半胱氨酸。
(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促使脓性痰中 DNA 分解,使脓痰黏度下降,如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4)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痰液的表面张力以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其在黏膜表面的黏附力降低,以易于咳出。
(5)黏痰调节剂:能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的黏度,并改变其组分和流变学特性,同时调节黏液的分泌。代表药有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等。
(二)重点药物的作用特点
1.溴己新: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
【适应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伴有黏痰较多而不易咯出患者。
2.氨溴索:可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的唾液酸含量减少,痰中的黏多糖纤维素裂解,痰液黏度下降、变薄,易于咳出。
【适应证】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3.乙酰半胱氨酸:能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断裂,并使脓性痰液中的 DNA 纤维断裂,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性,使痰液液化,容易咳出,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不仅能溶解白色黏痰,也能溶解脓性痰。
【适应证】用于浓稠痰黏液过多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症。
4.羧甲司坦:主要在细胞水平上影响支气管腺体分泌,使黏液中黏蛋白的双硫链断裂,使低黏度的涎黏蛋白分泌增加,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分泌减少,从而使痰液的黏滞性降低,有利于痰液咳出。
【适应证】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咳出困难。
【注意事项】消化道溃疡活动期禁用,消化道溃疡史患者慎用。
5.厄多司坦:分子中含有封闭的巯基,在肝脏中生物转化成含有游离巯基的活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使支气管分泌物中糖蛋白二硫键断裂而降低痰液稠度,从而有利于痰液咳出。
(三)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可待因、复方桔梗片、右美沙芬等中枢性强效镇咳药合用,以防止稀化的痰液可能堵塞气管。
祛痰药的用药监护
(一)注意与镇咳药的联合应用
(1)对痰液较多的湿咳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应先用或同时应用祛痰剂,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避免痰液阻塞气道。另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肿,应该慎重给镇咳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2)鉴于被稀释后的痰液借助咳嗽反射而排出,在使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后暂缓继用强效镇咳剂,以免被稀释的痰液堵塞气道。
(3)乙酰半胱氨酸能溶解白色黏痰及脓性痰。对于一般祛痰药无效者,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可能仍然有效。
(二)注意与平喘药的联合应用
对由支气管哮喘的咳嗽,因呼气阻力增加使肺膨胀,肺牵张感受器接受刺激增强,反射性引起咳嗽;同时因支气管阻塞而排痰更加困难,此时宜适当合并应用平喘药,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再辅助止咳和祛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