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与神经病总是被人混淆,但是这两个疾病不能一概而论。精神病是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常听到的精神分裂症就是典型的精神疾病;而神经病是人的脑部神经发生了病变,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下肢瘫瘓、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等。
临床上用于治疗精神病的药主要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一、新增考点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 氯丙嗪、氯哌噻吨、氟哌啶醇和舒必利 |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 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氮平、喹硫平、帕利哌酮、利培酮和齐拉西酮 | |
作用机制 |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是D2受体阻断剂,可阻断α1、α2肾上腺素受体,毒蕈碱M1受体,组胺H1受体等,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兴奋、激越、紧张症候群 |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是多巴胺-5- HT受体阻断剂,特征是阻断5- HT2A受体大于阻断多巴胺D2受体;对精神分裂症多维症状具有广谱疗效 | ||
DA活动过高时阿立哌唑可以起到下调DA的活动,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对DA活动降低的脑区阿立哌唑可以上调DA功能,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损害 | ||
阿立哌唑对突触后膜5-HT2A受体具有阻断作用,药物对突触后膜5 - HT有部分激动作用 | ||
作用特点 |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靶症状主要局限于阳性症状群,而对阴性症状及伴发抑郁症状疗效不确切 |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奥氦平、喹硫平、帕利哌酮、利培酮和齐拉西酮等已经作为首发患者的一线用药选择 | ||
鉴于治疗中安全性和严重不良反应等因素,原则上不推荐氯氮平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 ||
相互作用 | 乙醇可以增强抗精神病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导致嗜睡和懒散,增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发生呼吸抑制、低血压和肝脏毒性;治疗时不宜饮酒 | |
氟哌啶醇与锂盐合用发生意识障碍,锂盐与氟奋乃静等合用时发生恶性综合征的危险性可能增加 | ||
与氯噻吨、洛沙平、氟奋乃静等合用增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 | ||
锂盐可明显降低氯丙嗪、氯氮平的血药浓度,联合治疗时可监测血锂浓度 | ||
卡马西平对CYP450酶有诱导作用 | ||
抗精神病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增加发生NMS的危险。增加抗胆碱能样不良反应和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 ||
与三环类扰抑郁药合用会减慢代谢,增加药物浓度;与苯二氮䓬类药物合用可能会增强各自的镇静作用和影响认知功能 | ||
避免合并使用氯氮平和卡马西平,合用后可使二者各自的血药浓度降低,同时也可能会使粒细胞缺乏风险增大 | ||
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 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最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
代谢紊乱抗精神病 | 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易引起代谢综合征 | |
高泌乳素血症 | 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催乳素升高,进一步导致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及性功能异常 | |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 引起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也会增加患心肌梗死的风险 | |
外周抗胆碱能反应 | 氯丙嗪、硫利达嗪等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等多见,外周抗胆碱能作用表现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尿潴留等 | |
肝功能损害 | 氯丙嗪可能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更常见的是无黄痘性肝功能异常,一过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 |
诱发癫痫发作 |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氯丙嗪风险最高,而氟哌啶醇风险最低 | |
恶性综合征 | 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生率低于1%,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可能更少 |
二、考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考查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要注意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之间的异同点。考题中可能会出现两类药物作用或者不良反应互换,干扰判断,因此复习时要做好两类药物的区分。
【例题】关于抗精神病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可以增强抗精神病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导致嗜睡和懒散
B.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多维症状具有广谱疗效
C.DA活动过高时阿立哌唑可以起到下调DA的活动,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
D.氯氮平可以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E.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最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233网校执业药师四大专业辅导班级,助力突破及格线,纸质版课程讲义包邮送+高频考点汇编+专属备考计划+考前2套点题卷+电子版资料,授课老师答疑等专享服务,点击试听课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