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关于絮凝的错误表述是
A、 混悬剂的微粒荷电,电荷的排斥力会阻碍微粒的聚集
B、 加入适当电解质,可使ξ—电位降低
C、 混悬剂的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
D、 为形成絮凝状态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E、 为了使混悬剂恰好产生絮凝作用,一般应控制ξ—电位在20~25mV范围内
41、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不包括
A、粒子大小的测定 B、絮凝度的测定 C、溶出度的测定
D、流变学测定 E、重新分散试验
42、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不包括
A、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B、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C、絮凝与反絮凝
D、结晶生长 E、分层
43、有关助悬剂的作用错误的有
A、 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
B、 可增加分散微粒的亲水性
C、 高分子物质常用来作助悬剂
D、 表面活性剂常用来作助悬剂
E、 触变胶可以用来做助悬剂
44、在口服混悬剂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其作用为
A、 使粘度适当增加,起到助悬剂的作用
B、 使Zeta电位适当降低,起到絮凝剂的作用
C、 使渗透压适当增加,起到等渗调节剂的作用
D、 使PH值适当增加,起到PH值调节剂的作用
E、 使主药被掩蔽,起到金属络合剂的作用
45、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
A、西黄耆胶 B、海藻酸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聚维酮
46、制备混悬液时,加入亲水高分子材料,增加体系的粘度,称为
A、助悬剂 B、润湿剂 C、增溶剂 D、絮凝剂 E、乳化剂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1—4]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乳剂 D、溶胶剂 E、混悬剂
1、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分散微粒小于1nm
2、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3、疏水胶体溶液
4、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项分散体系
[5—8]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杀菌与消毒
5、亲水亲油平衡值
6、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时的温度
7、临界胶束浓度
8、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下降,出现混浊时的温度
[9—12]
A、吐温类 B、司盘类 C、卵磷脂 D、季铵化物 E、肥皂类
9、可作为油/水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0、可作为水/油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且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2、一般只用于皮肤用制剂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3—15]
A、阿拉伯胶 B、聚山梨酯 C、硫酸氢钠 D、二氧化硅 E、氯化钠
可形成下述乳化膜的乳化剂
13、单分子乳化膜
14、多分子乳化膜
15、固体粒子膜
[16—19]
A、W/O型乳化剂 B、O/W型乳化剂 C、助悬剂 D、絮凝剂 E、抗氧剂
16、硬脂酸钙
17、枸橼酸钠
18、卵磷脂
19、亚硫酸钠
[20—23]
A、 Zeta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类型改变
造成下列乳剂不稳定性现象的原因是
20、分层
21、转相
22、酸败
23、絮凝
[24—27]
A、甲基纤维素 B、氯化钠 C、硫柳汞 D、焦亚硫酸钠 E、EDTA钠盐
指出附加剂的作用
24、等渗调节剂
25、螯合剂
26、抗氧剂
27、抑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