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ҵҩʦִҵҩ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指导

2010年执业西药师药物分析:极谱分析法的相关内容

来源:233网校 2010年6月10日

  极谱分析法诞生于1925年,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这一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了。可以说,电化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的成果就是极谱分析法。当前,极谱分析法的类型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痕量组分的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在电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上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极谱分析法基于滴汞电极的研究。对于滴汞电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73年,这一年利普曼在制作毛细管电量计,当时,他曾研究电解质溶液和汞的接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和外加在汞电极之上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迟至1903年,科塞拉先称量汞滴重量,并以此来测定不同电压下汞的表面张力。另外,他又以汞滴重量对极化电压作图,得到了毛细管曲线,并发现了次纹极大的现象。著名物理学家海洛夫斯基于1918年,重新研究了这种现象,指出次纹极大的现象是空气中的氧造成的。重要的是,海洛夫斯基在这次研究中发现均匀下滴的汞阴极非常适于研究电解过程,并且还发现在电解过程中的扩散电流比表面张力对滴汞表面电化反应更易于测量。在研究中,他又总结了电流-电极电位曲线,从而发展成为极谱。紧接着海洛夫斯基提出,依据这种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可以作为被电解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的基础。

  1922年,海洛夫斯基首先向外界透露了他用滴汞电析进行电解的研究情况。1925年,他又和日本人志方盗三发明了台可以自动照相记录的极谱仪,用这种仪器他们获得了铅、锌和硝基苯的极谱图。至1934年,尤考维奇提出扩散电流理论,随后又导出了著名的尤考维奇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反映了去极平均极限扩散电流和其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了经典极谱定量分析理论基础。1935年,极谱波的方程式在海洛夫斯基和尤考维奇的共同努力下问世了,从理论上解释了去极剂的半波电位与其浓度无关。

  在极谱分析法中,一般情况下滴汞电极作为阴极。在电解过程中由于滴汞电数表面积很小,因此,在电解过程中电流密度相当大,它附近的可还原物质的浓度却趋向于零值,所以出现了极化浓差,可见扩散电流就和可还原物质的浓度有正比关系。这就是极谱分析的根据。又由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还原电位,极谱法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定性分析的。然而,某一物质的还原电位并不是固定的,它可随其物质浓度不同而稍有改动,所以极谱法就是利用它们的不随浓度而变的半波电位进行分析的。 来源:www.examda.com

  经典极谱分析的测定范围在10e-3-10e-5M,一般可以和其他分析法完成相同的分析法完成相同的分析。但是近几年对于超纯物质以半导体材料的分析,却要求有10e-8-10e-10M灵敏度。因此在40年代左右,各国科学家都已着手于极谱分析灵敏度的提高工作。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改进了极谱仪,如1938年示波极谱仪问世,这种方法是用阴极射线示波仪观察极化电极表面的电解过程。之后,又先后出现了交流极谱仪、方波极谱仪和脉冲极谱仪等新的极谱仪。

  提高极谱分析法灵敏度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从电化学方面着手,例如1957年克木拉发明了“阳极溶出法”,其灵敏度可达到10e-9M。另外,科学家们试图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上着手以提高极谱分析的灵敏度,发明了所谓催化极谱。1943年以来,捷克的一些科学家们研究了极谱动力学,使催化极谱的机理逐渐明朗起来。

  1926年,普拉特首先将极谱光分析引进到生物化学中,不久之后即扩展到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更多信息请访问:执业药师网校  考试大论坛  考试大在线考试系统

  2010年执业VIP班上线 赠送教材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