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到了明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2)的巨著《本草纲目》(1596年),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作者是在贫苦环境中长大的民间医生,对封建社会下苦难的劳动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体会,因而抛弃科举入仕的道路,长期深入民间向广大劳动群众学习,到深山老林采集药材,开辟药园栽培药物,经许多年刻苦钻研,终于写成《本草纲目》,把我国本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无机药竟达266种之多,在化学知识水平上较前大有提高。在这之前,无机药一直列入“玉石部”,从李氏起,才按当时的化学知识开创性地将其归纳为四部七类:即火部、水部、土部和金石部,金石部下又有金、石、玉、卤四类。水部有各种液体及溶液43种。土部有各种土质及煅烧过的泥土共61种。金类包括一些金属及金属制品、合金及金属化合物,共28种。玉类有14种,主要是较纯的硅酸盐化合物。石类有72种,包括硅酸盐、不溶于水的其他天然盐类。卤类有20种,大部分是能溶于水的天然盐类。这种分类法比起先前笼统地归为一类的分类法,显然是一大进步。
关于无机药的记载中,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人造无机药物,如轻粉、黄矾等。
《本草纲目》还消除了先前存在的一物数名,和某些混合物因外形而被视为不同种类的现象。对前人已有记载的药物,书中也都加上作者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而得出的新见解。例如,在《金》的条目下,李时珍记录了金银合金、金铜合金的性质和用“试金石”鉴定合金中含金量的划痕试验法。
书中所载的无机药物性质及制备法,比起先前的记载更为详细而精密。如前所述的轻粉制法,《本草纲目》除介绍了前人已记载的皂矾法外,还新介绍了白矾法,即加热白矾、金属汞及食盐的混合物使生成氯化亚汞的方法,其中详述了原料用量、反应时间等。对硇砂等药的性质也作了更正确的说明。看来这些都是经过作者实验后而写出的。总之,李时珍把在他以前本草学中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此外,他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方面也都作出了新的贡献。
李时珍在研究工作中,虽博览群书,但并没有成为书本的奴隶,而是注重实践。对前人见解持冷静批判的态度。例如,他研究了古代炼丹术著作,吸取了其中关于药物性质及制法的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严正批判了炼丹术的虚伪性。捍卫了本草学的科学传统。《本草纲目》问世后,很快就在中国流传起来,先后在国内被多次再版,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也成为许多本草学家的研究对象。同时,此书在十七、十八世纪时还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和欧洲各国,引起外国学者的推崇,先后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外国译本,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代科学文献。李时珍的科学业绩也受到各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与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