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71:根及根茎类中药-三棱
[来 源]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块茎。药材商品称荆三棱。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锥形,略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极难折断。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 ☆☆考点72:根及根茎类中药-泽泻
[来 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产 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省,多系栽培。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破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1)块茎横切面:①外皮多除去,残留的皮层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甚大。②内侧可见1列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木 化,有纹孔。③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周木型维管束和淡黄色的分泌腔。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2)粉末:淡黄棕色。气微,味微苦。①淀粉粒众多,单粒长卵 形、类球形或椭圆形,脐点人字形、短缝状、十字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②薄壁细胞类圆形,侧壁有连珠状增厚,有些薄壁细胞具多数椭圆形纹孔, 集成纹孔群。③内皮层细胞形大,垂周壁波状弯曲,壁厚,木化,有明显的孔沟。④导管有螺纹、梯纹、网纹、单纹孔及具缘纹孔。⑤纤维少见,壁较厚,木化。⑥ 油室大多破碎,分泌细胞中有时可见油滴。
[成 分] ①四环三萜酮醇类衍生物。②挥发油。③胆碱。④糖类。⑤钾、钙、镁等元素。
☆ ☆考点73:根及根茎类中药-香附
[来 源]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药材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数个略隆起的环节,“毛香附”在节上常有棕色的毛须及须根断 痕;“光香附”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直接晒干者断面色白,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部色较深,可见点状散在 的维管束。气香,味微苦。
☆ ☆考点74:根及根茎类中药-天南星
[来 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 ①药材: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具小扁球状侧芽。 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气微辛,味麻辣。②饮片:胆南星,呈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 ☆☆☆考点75:根及根茎类中药-半夏
[来 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有的稍扁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①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脐点呈裂缝状、人字形或星状,稍偏心性,复粒由2~6分粒组成。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③导管为螺纹或环纹。
[成 分] 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高龙胆酸)及天门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另含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等。还含左旋盐酸麻黄碱。从半夏中分离出一种结晶性蛋白质-半夏蛋白Ⅰ。现认为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
☆ ☆☆☆考点76:根及根茎类中药-石菖蒲
[来 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 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一明显内皮层环纹,并可见多数棕色油点散在。气芳香,味苦、 微辛。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②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 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③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较少。纤维束及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④薄壁组织中散有类 圆形油细胞;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成 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β-细辛醚、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顺-甲基异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a-及γ-细辛醚等。
☆ ☆☆☆考点77:根及根茎类中药-百部
[来 源] 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鉴别] ①药材: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多皱缩而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或有横皱纹。质脆,易吸潮变 软,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宽广,中柱多扁缩。气微,味先甜后苦。②饮片:百部,呈不规则厚片或不规则的条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黄 色,有深纵皱纹。切面灰白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角质样;皮部较厚,中柱扁缩。质韧而软。气微,味甘、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直立百部,①根被为3~4列细胞,壁木栓化及木化,具致密的细条纹。②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排列整齐,内皮层细胞明 显。③中柱韧皮部束及木质部束各19~27个交互排列(辐射型维管束);韧皮部束内侧有少数非木化纤维;木质部束导管2~5个,并有木纤维及管胞,导管类 多角形,偶有导管深入至髓部。④髓部宽广,散有少数细小纤维。[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成 分] 主含生物碱类。
[浸 出 物] 本品用热浸法测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0.0%.
☆ ☆☆☆考点78:根及根茎类中药-川贝母
[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采收加工] 采挖季节因地而异,挖出后,除去须根及泥土,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有的用硫黄熏后再晒干。
[性状鉴别] ①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心脏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 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 微苦。②炉贝:呈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裂开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成 分] 主含甾体类生物碱。
☆☆☆考点79:根及根茎类中药-浙贝母
[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按大小分两种规格,直径在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加工成“大贝”;直径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 芽加工成“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撞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心芽,趁鲜切成厚片,冼净,干燥,习称 “浙贝片”。
[性状鉴别] 饮片:浙贝片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①淀粉粒甚多,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均位于较小的一 端,较大的淀粉粒,可见有偏心形的层纹;偶见复粒或半复粒。②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时可见气孔,副卫细胞4~5个,草酸钙结晶 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方形、梭形或细杆状。③导管细小,多为螺纹。
[成 分] 含甾醇类生物碱,主要为浙贝母碱以及微量的贝母新碱、贝母芬碱、贝母替定碱。又含贝母碱苷。
[理化鉴别] ①本品横切片,加碘试液2~3滴,即呈蓝紫色,但边缘一圈仍为类白色。②取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淡绿色荧光。
☆考点80:根及根茎类中药-黄精
[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药材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性状鉴别] 药材: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周围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