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鉴别】
① 呈卵圆形,长1.8cm~2.2cm,直径1.4cm~2cm.具三棱,一端平截,一端有果柄残痕或残存。
② 表面黄色或稍深,粗糙,有6条纵线。
③ 去掉果壳后,有3室,每室含种子1粒。
④ 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背面隆起,长约1cm~1.5cm,宽约6mm~9mm,厚约4mm~7mm.
⑤ 外种皮坚脆,黄棕色至暗棕色;一端有种脐,其上具细小突起的种阜,但易脱落而留有痕迹,另一端有圆点状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1条纵直的种脊。
⑥ 剥去种皮可见种仁外被1层银白色薄膜,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子叶2片菲薄。
⑦ 无臭,味辛辣。有毒。
【显微鉴别】
果实及种子横切面
① 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具厚壁性多细胞的星状毛及气孔。
② 中果皮外侧有10多列薄壁细胞,有单个或成群散在的石细胞;维管束周围细胞中有方晶或簇晶;中部有4~7列纤维状石细胞,为带状环列;内侧有6~8列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壁孔少。
③ 内果皮为3~5层纤维状厚壁细胞交迭排列。
④ 种皮表皮细胞由1列径向延长的长方形细胞组成,径向壁作锯齿状弯曲;厚考试,大网站收集壁栅状细胞1列,位于其下方;栅状细胞内为数列不规则薄壁细胞,其间散在螺纹导管;内表皮呈颓废状。
⑤ 胚乳细胞类圆形,具脂肪油及糊粉粒,以及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类多角形。【巴豆果皮横切面简图】粉末:浅黄棕色。
① 多细胞厚壁性星状毛,直径129μm~525μm,多由6~15个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层纹明显,胞腔线形,基部膨大,具孔沟。
② 石细胞类圆、类长方形,壁孔、层纹明显。
③ 种皮细胞正面观为多角形,内含黄棕色物质。
④ 栅状细胞棕红色。
⑤ 纤维状厚壁细胞,直径约20μm.
⑥ 胚乳细胞类圆形,内含脂肪油、糊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成分】
① 种仁含脂肪油(巴豆油)约40%~60%,为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花生酸、棕榈酸、硬脂酸、月桂酸、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及顺芷酸(tiglic acid)等的甘油酯;油中尚含强刺激性(具泻下作用)和致癌成分,为亲水性的巴豆醇(phorbol)的十多种双酯化合物。
② 此外,含蛋白质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crotin,类似蓖麻子毒蛋白),为巴豆白朊及巴豆球朊的混合物,含有二种外源凝集素(lectins)。
③ 另含有巴豆苷(crot-onoside)、β-谷甾醇、氨基酸及酶等。
【理化鉴别】
取巴豆种仁乙醚提取液,挥干,加盐酸羟胺的甲醇饱和液0.5ml及0.1%麝香草酚酞指示液1滴,再加氢氧化钾的甲醇考,试大网站收集饱和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加热至沸腾,冷却,加稀盐酸调节至pH为2~3,加10%三氯化铁溶液3滴及氯仿1ml,振摇,下层溶液显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