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专业知识二学习笔记

中药鉴定学:菌类——茯苓的鉴别

来源:233网校 2008年11月3日

  【性状鉴别】

  茯 苓

  ①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②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

  ③ 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呈颗粒状,现棱角,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

  ④ 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⑤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多为长条形,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 神

  呈方块状,附有切断的一块茯神木,质坚实,色白。

  【显微鉴别】

  粉末:灰白色。

  ① 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

  ② 用5%氢氧化钾液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μm~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

  ③ 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④ 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并含多种四环考试,大网站收集三萜酸类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ebr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此外,尚含有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蛋白质、脂肪、组氨酸、β-茯苓聚糖分解酶、蛋白酶等。

  茯苓聚糖对抗肿瘤无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对抗肿瘤则显活性。

  最近报道,从茯苓菌核中分离出两种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去氢茯苓酸等。

  【理化鉴别】

  ① 取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边加热边振摇,10分钟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冰醋酸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

  ②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数滴,显深红色。(检查多糖)

  ③ 取茯苓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5ml,煮沸,加碘试液3滴,得黄色溶液,应不显蓝色或紫红色。(检查淀粉及糊精)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