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药鉴定中药材:肉桂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分两期采收,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①桂通(官桂):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②企边桂: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③板桂:剥取老年树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千,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④桂碎: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性状鉴别】 采集者退散
1.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为3~1Ocm,厚约2~8mm。
2.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3.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4.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带)。
5.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
6.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来源:考试大
①木栓细胞数列,内层细胞外壁特厚,木化。
②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层,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韧皮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
①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状物。
④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⑤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质。
【成分】含挥发油,并含鞣质、黏液、碳水化合物等。油中主成分为桂皮醛及醋酸桂皮酯,另含少量的苯甲醛、桂皮酸、水杨酸等。桂皮醛是肉桂的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采集者退散
①取粉末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②取挥发油少许,滴加异羟肟酸铁试剂,显橙色。(检查内酯类)
责编:drf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