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专业知识一学习笔记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中药炮制的目的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1月2日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需炮制后使用。
  如草乌:生用大毒,多外用,
  制草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常山:生品有呕吐的副作用
  酒炙常山:可消除此副作用,用于截疟。

改变或缓和药性
  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副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中药常通过炒、麸炒、蜜炙等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炒以缓其性”之说。
  蒲黄:生用,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炒炭后,性涩,止血。
  生麻黄:辛散解表作用较强。
  蜜炙麻黄: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增强药物疗效
  1.药物起作用的是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可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如果实种子药炒制,质变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龟甲砂烫醋淬后,蛋白质的煎出率是生品的14倍。热水浸出物含量为生品的6倍。
  2.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款冬花,蜜炙后增强其润肺止咳作用;黄芪蜜炙增强其补脾益气之效。
  3.制造新药,扩大疗效。
  炮制可将非药用者转变为药物。如人发经煅为血余炭后,能止血散瘀。
  通过炮制多个品种,使一药多用。如黑豆生用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解毒;经干馏制成黑豆馏油,则主外用,以消炎、抗菌、收敛见长;经发酵制成淡豆豉,又可解表除烦;经发芽制成大豆黄卷,具清热利湿、发汗解表之效。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大黄苦寒为纯阴之品,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先升后降。李杲认为“大黄苦峻下走,用之于下必生用,若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若用生品则遗至高之邪热,病愈后或目赤喉痹,头肿,膈上热痰”。
  规律性的认识:“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盐制入肾”、“醋制入肝”。如柴胡醋制,能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

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药经切制成不同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方,使剂量准确,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矿物药、贝壳类、动物骨骼类经煅制后,质地由坚硬变得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利于储藏和保存药效
  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可以进一步干燥药材,减少含水量,利于储藏。
  某些动物类药材经过加热处理,能杀死虫卵,便于储存。如桑螵蛸经蒸制处理,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植物种子类药物,经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发芽不变质。
  某些含甙类中药经加热处理,可杀酶保甙,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以利久储,如黄芩。

矫嗅矫味,便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嗅味的药物,往往难以口服或口服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便于服用,常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炙、麸炒等方法处理,起到矫嗅矫味的效果。如紫河车、乳香等。
 
提高药物净度,确保药用质量
  中药在采收、运输、保管过程中,常混有泥沙杂质、霉败品和残留的非药用部位等。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离和洗刷,使其符合药用的净度和纯度,以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减少污染,确保质量。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