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漂法(浸漂法)
1.定义与适用范围:是将药材用多量水,经多次漂洗的软化方法称为漂法。古代多用长流水漂,适用于毒性药物如乌头、附子、半夏、南星;含盐分药物如肉苁蓉、昆布、海藻;有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紫河车、五谷虫、人中白等。
2.操作方法:将药物浸入多量的清水中,并每天换水2~3次,一直漂洗至规定的天数或规定程度。夏季气温高时,药材长时间浸漂易发霉起白沫,可用2%白矾浸泡24小时不换水,然后按正常浸漂至规定天数。
3.注意事项:① 有毒药物如乌头、半夏等,漂至取个大体实者切开内无干心,或取少量放于舌上,以半分钟内不出现刺舌感为准;② 含盐份和有特异腥臭气味的药物,漂至内无咸味,或漂去瘀血、无腥臭气味为准。
5.润法(浸润法)
1.定义与适用范围:采用闷润的方法使药材的水分内外一致的软化方法称为润法。润法操作时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短,有利于减少成分溶失,保证药物质量,旧有“三分切工,七分润工”之说,因此多与上述淋、洗、泡法结合使用。
润法的优点。
2.操作方法:把淋、洗、泡过的药材,用适当容器(药盘、竹匾等)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布、湿麻袋等湿物遮盖,时常喷洒适量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便于切制。
润法除了一般的操作方法外,还有浸润、伏润(闷润)、复润(反复闷润)、露润(吸湿回润)。
3.注意事项:① 时间长短视药材质地及季节而定,如质地坚硬者浸润7~10天或更长,较软者1~2天即可;春冬长,夏秋短。② 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如山药、天花粉、泽泻等,夏季长时间浸润会出现发粘、变红、变味等霉变现象。因此要勤加检查,一旦出现发粘应立即用清水快速洗涤,然后摊开晾晒再适当闷润,并防止变红、变味等现象出现。否则影响饮片外观和内在质量。
其他软化方法
1.砂润法:将待软化的药物埋入含水充分的砂中,利用渗透的原理,使砂中的水分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达到软化的方法,称为砂润法。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润药过程中不易伤水、发霉。
其操作方法:取一个下部漏空的容器,装上三、四成的中粗河砂,并用水浸湿。将大小分档后的药材埋没在湿砂中,缓缓吸收水分,每天淋水1次,至漏水口有水滴出为度。有研究试用此法软化大黄、槟榔、山药等28种药材。
2.湿热软化:人参、天麻(甙类易流失)、黄芩(酶易分解甙类而变绿)、宣木瓜(外皮坚硬,不易浸透,泡后松软易碎)等药材不宜冷水浸泡,应采用蒸煮法软化后切制。
3.现代软化工艺:真空加温润药法,减压冷浸法等。
4.鲜药切制:部分药材可在产地采集后趁鲜切制,节省了软化过程。例如一些质地坚硬,不易软化的药材如萆薢、乌药、鸡血藤、黄药子等一般在产地切制;山楂一般也在产地切片。一些鲜活药材如鲜石斛、鲜地黄、鲜芦根、生姜等以鲜品入药,也要趁鲜切制。
软化效果的检查
水处理以后,需要检查药材软化的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常采用一些传统的经验方法,习称“看水头”或“看水性”。其方法有:
1.弯曲法:用于检查长条状药物,如白芍、山药、木通、木香等。要求软化至握于手中,大拇指向外推压,其余手指向内曲压,药物应略显弯曲而不易折断为度。
2.指掐法:用于检查团块状药物,如白术、白芷、天花粉、泽泻。要求软化至手指甲能掐入药物表面为度。
3.穿刺法:用于检查粗大块状药物,如大黄、虎杖等。要求软化至用铁钎能刺穿而无硬心感为度。
4.手捏法:用于检查粗细不规则的根和根茎类药物如当归、独活等,要求软化至手捏压药物粗端,感觉较柔软;或用于检查颗粒状的块根、果实、菌类药物如延胡索、枳实、雷丸等,要求软化至手握药物无坚硬感和吱吱的水响声为度。
也可以用试切的方法检查软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