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苦杏仁
【拼 音】:KUXINGREN
【英文名】:Bitter Apricot See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
【功 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主 治】: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性味归经】:苦,温,有毒。①《本经》:“味甘,温。”②《别录》:“苦,有毒。”③《本草正》:“味苦辛微甘。”
入肺、大肠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②《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恶黄耆、黄芩、葛根。畏蘘草。”②《本草经疏》:“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③《本草正》:“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④《本经逢原》:“亡血家尤为切禁。”⑤《本草从新》:“因虚而咳嗽便秘者忌之。”
【药物配伍】:1、配川贝母,清热止咳,化痰散结,治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火郁结诸证。2、配桔梗,一降一宣,调和气机,宣肺疏风,止咳祛痰,治外感肺气不宣,咳嗽,胸闷痰多,咽痛,音哑等证。3、配麻黄,刚柔相济,有增强平喘止咳之功效,所以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主治风寒外束,肺气不宣,咳喘气逆。4、配桃仁,用于便秘。5、配橘红,行气化痰,调中快膈,一宣一疏,气行湿化,可治痰湿滞寒诸证有效,无论外感,杂病均可选用。6、配升麻,升麻轻宣升阳,助杏仁宣肺升提以启上闸,又辅杏仁之降气,寓有一降一升和“欲降先升”法在内,主治肺气不宣,咳喘,小便不利,水肿,便秘。7、配厚朴,主治痰湿内蕴,兼感外邪,气逆咳喘。8、配冬瓜仁,顺气止咳,不寒不热,温凉适宜,主治痰热咳嗽,气逆,便秘。9、配前胡,一散一降,可治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之咳嗽,气逆痰壅,身热口渴等证。10、配小茴香,既能降逆散寒,又能温中止痛,温而不燥,治寒疝气逆腹痛等症。
【别 名】: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原植物杏(《本经》)又名:甜梅(《江南录》)
【处方名】:生杏仁、光杏仁、杏仁、北杏仁、苦杏仁、炒杏仁、蜜杏仁、炙杏仁、杏仁霜、杏仁泥
因生杏仁有毒,很少使用。故处方中写杏仁、苦杏仁均指炒杏仁、蜜杏仁或炙杏仁。若需用生杏仁时,需写明“生杏仁”。
生杏仁又名原杏仁、囫囵杏仁。为杏仁原药材不去皮尖而入药者。有毒,用宜慎。
光杏仁又名净杏仁。为原杏仁用沸水浸泡后,搓去皮尖入药者。
炒杏仁为光杏仁用麸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麸,然后入药者。
蜜杏仁又名蜜炙杏仁,为光杏仁炼蜂蜜炙后入药者。润肺止咳功效增强。
炙杏仁为生杏仁用甘草水浸泡,搓去皮尖,晒干入药者。
杏仁霜为光杏仁经压榨去油后制成霜入药者。
杏仁泥为光杏仁捣成泥入药者。
【商品名】:杏仁、苦杏仁、北杏仁,以颗粒均匀、饱满、干燥、不破碎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杏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贵州等地。②山杏分布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江苏等地。药材主产东北、华北各省。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
【拉丁名】:药材Semen Armeniacae Amarum原植物杏 Prunus armeniaca L. 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
【炮制方法】:1、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俟皮微皱起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2、炒杏仁:取净杏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考 证】:出自《本草经集注》①《别录》:“杏核仁,五月采之。其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生晋山川谷。”②孙思邈:“杏仁作汤,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气壅身热;汤经宿者,动冷气。” ③《本草拾遗》:“杏酪浓煎如膏,服之润五脏,去痰嗽。”④《养性要钞》:“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烦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蓝青汁服之。”⑤《本草图经》:“杏核仁,今处处有之。其实亦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相传云种出济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谓之汉帝杏,今近都多种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杏子入药,今以东来者为胜,仍用家园种者。山杏不堪入药。五月采,破核去双仁者。”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呈心脏形略扁,长1~1.5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种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自基部向上端散出褐色条纹,表面有细微纵皱;尖端有不明显的珠孔,其下方侧面脊棱上,有一浅色棱线状的种脐,合点位于底端凹入部,自合点至种脐,有一颜色较深的纵线,是为种脊,种皮菲薄,内有乳白色肥润的子叶两片,富子油质,接合面中间,常有空隙,胚根位于其尖端,味苦,有特殊的杏仁味。以颗粒均匀、饱满肥厚、味苦、不发油者为佳。主产东北、华北各省。除上述品种外,以下两种同属植物的种子亦同等使用。其形态特点:①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rica L.叶片卵形或阔卵形,叶基部圆形或稍狭,边缘具细钝齿,背面脉腋常具有白色柔毛。花梗极短或缺如。核果球形,果肉薄,直径约2厘米,成熟时开裂。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②辽杏 P. Mandshu-rica Koehne 大部分的特征与杏相同,但其叶基部很少呈心形,边缘有粗而深锐的重锯齿。花梗一般较萼筒为长,无毛。核边缘圆钝。分布东北。杏仁有甜、苦之分,栽培杏所产者甜的较多,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从原植物来看,西伯利亚杏、辽杏及野生山杏的杏仁为苦杏仁,而杏及山杏的栽培种的杏仁有些是苦杏仁,有些是甜杏仁。显微鉴定: 杏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1列,间有近圆形橙黄色石细胞,常单个或3~5个成群,突出表皮外,埋于表皮的部位有大的纹孔;薄壁组织中散有细小维管束;内表皮为1列细胞。外胚乳为颓废细胞;内胚乳细胞1列,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子叶细胞多角形,含糊粉粒及脂肪油。①杏 种皮石细胞:棕黄色或淡棕色。顶面观类圆形、类长圆形、类多角形、纺锤形、贝壳形,有的呈梭形或弓形(种脊),底部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18~88μm,孔沟宽,较明显,纹孔短缝状或圆孔状,近尖端石细胞较小而壁较厚,位于维管束上方者较小;侧面观盔帽形、贝壳形、弓形或圆拱状,一般径向20~62μm,底部宽25~250μm,突出于表皮层部分壁厚至19μm,隐约可见层纹,底部壁厚6~20μm,纹孔多呈弯曲的裂缝状,孔沟明显。 ②山杏 种皮石细胞:淡黄色、鲜黄色或黄棕色。顶面观类圆形、多角形、类多角形或梭形,纹孔大而密,类圆形、类三角形或茧形;侧面观贝壳形、类圆形、卵圆形、类方形、类三角形或梭形,径向27~76μm,底部宽18~60μm,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呈半月形、弓形或圆拱形,约占高度的一半,色较淡,壁厚5~8(~10)μm,层纹及纹孔明显,底部壁厚 3~5μm,层纹无或极少,纹孔甚密。 本品以粒大、饱满、完整者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苦杏仁甙不得少于3.0%。
【中药化学成分】: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3%、脂肪油(杏仁油)》50% 、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基酸 。苦杏仁甙受杏仁中的苦杏仁酶(Amygdalase)及樱叶酶(Prunase)等B一葡萄糖甙酶水解,依次生成野樱皮甙(Prunasin)和扁桃腈(Mandelonitrile),再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 。此外,种仁尚含胆甾醇(cholesterol)、△24-胆甾醇(△24-chlesterol)、雌性酮 (estrone)及α-雌性二醇(α-estradiol)。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数粒,捣碎,立即置小试管中,加水少量润湿,试管中悬挂苦味酸钠试纸后密塞,置50℃温水浴中约5~10min,试纸显砖红色。(检查氢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