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破酶保苷(杀酶保苷);2.酒蒸;3.还原糖结合性葸醌,通便;4.3kg;5.蒸法,煮法,燀法;6.软化药材,便于切制;7. 5~10;8.扁豆仁,扁豆衣;9.豆腐;10.洁净药物;11.百毒俱消;12.黄精、地黄、山茱萸;13.桑螵蛸;14.五味子;15. 5-羟甲基糠醛;16.单糖;17.黑似漆、甜如饴;18.降低毒性、缓和燥性19.燀法;20.生品。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C;2.C;3.C;4.D;5.B;6.D;7.A;8.B;9.A;10.A;11.A;12.D;13.D;14.D;15.C;16.D;17.E;18.C;19.B;20.E.
(二)B型题
21.B;22.C;23.A;24.D;25.E;26.B;27.A;28.D;29.C;30.E;31.D;32.E;33.A;34.E;35.A;36.B;37.E;38.D;39.C;40.D;41.E;42.B;43.A;44.C;45.B.
(三)C型题
46.A;47.C;48.B;49.C;50.D;51.C;52.A;53.A;54.A;55.D;56.D;57.B;58.A;59.D;60.B;61.C;62.D;63.A;64.A;65.D;66.A;67.A;68.A;69.C;70.C;71.A;72.B;73.B;74.C;75.B;76.D;77.C;78.B;79.C;80.D;81.A;82.C;83.C;84.C;85.A.
(四)X型题
86.A、B、C、D;87.B、C、D、E;88.A、B、C;89.A、B、C;90.A、B、C;91.B、C、D;92.A、B、C;93.A、D;94.A、C、E;95.A、B、C.
三、改错题
1.X应改为:须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药物与辅料拌匀吸尽后再蒸制。2.X应改为: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的液体辅料,应拌入药物后再进行干燥。3.X应改为: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为防止蒸干,应不断添加热水。4.√ 5.X应改为:制首乌时,每100kg的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6.√7.X应改为:桑螵蛸盐炙可引药下行,增强益肾固精、缩尿止遗的作用。8.√9.√10.X应改为:川乌炮制过程中,毒性降低的程度,取决于毒性强的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程度。
四、简答题
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地黄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蒸制成熟地黄后,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制后性转温,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生地炭人血分凉血止血。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用于崩漏或虚损性出血。
2.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等黄酮类成分,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实验表明,黄芩在软化过程中,如用冷水处理,易变绿色。这是由于黄芩中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绿,使疗效降低。黄芩苷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以冷水浸,酶的活性最大。而蒸或煮可破坏酶使其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实验表明,黄芩经过蒸制或沸水煮既可杀酶保苷,又可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可保证饮片质量和原有的色泽。故黄芩应加热软化。
五、论述题
1.(1)炮制工艺:
何首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黑豆渣再加水煮 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2)炮制作用:何首乌生品苦泄性子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使慢性病人长期服用而不造成腹泻。
炮制原理:实验表明,首乌蒸制过程中,外表颜色加深,总葸醌、结合葸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葸醌开始增加,使致泻作用减弱。制首乌的磷脂类成分和糖的含量增加,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炮制时间对游离葸醌和二苯乙烯苷有明显的影响,时间过长会引起两者的损失。由于两者均为活性成分,故何首乌炮制应适中。
2.(1)炮制工艺:
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
(2)炮制作用:
生川乌,有毒,多外用。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3)炮制原理:川乌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无毒性。酯碱型乌头碱毒性比双酯型乌头碱小,但还有相当的毒性。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又是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川乌的炮制原理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其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50~1/500;再进一步将C,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0~1/4000.另一原因可能是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上的乙酰基,生成脂碱,从而降低了毒性。在炮制工艺中,加水、加热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或蒸法,或煮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使剧毒的双酯型乌头碱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乌头次碱)、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胺。若进一步水解,则可变成毒性更小的醇胺型生物碱:乌头胺(乌头原碱)、中乌头胺、次乌头胺。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