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专业知识一学习笔记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药剂学(7)

来源:233网校 2008年5月15日

  ☆ 考点189:动物类中药-桑螵蛸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性状鉴别]  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上面隆起带不很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体轻,质松而韧,横断 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1细小椭圆形的卵,卵呈深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 ☆☆考点190:动物类中药-斑蝥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云南等省区。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 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

  [理化鉴别]  取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柱形、棱形结晶。(斑蝥素)

  [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斑蝥素不得少于0.35%.

  ☆☆☆☆考点191:动物类中药-蟾酥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性状鉴别]  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 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显微鉴别]  粉末:①甘油水装片观察,呈半透明或淡黄色不规则形碎块,并附有砂粒状固体。②浓硫酸装片观察,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缩小而呈透明的类圆形小块,表面显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渐溶解消失。③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成    分]  ①强心甾类化合物。②吲哚类生物碱。③此外尚含甾醇类、肾上腺素及多种氨基酸。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总量不得少于6.0%.

  ☆考点192:动物类中药-蛤蚧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    地]  主产于广西。

  [性状鉴别]  药材:全体呈扁片状。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口内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 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颌鳞)2l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 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尾 细长而结实,几与体长相等,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不甚明显的6~7个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 考点193:动物类中药-金钱白花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 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 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无色或呈黄白色,具众多细密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此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考点194:动物类中药-蕲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 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 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 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观: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呈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呈类三角形、类卵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考点195:动物类中药-乌梢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 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 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观: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呈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关阅读

ִҵҩʦ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