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柱:为内皮层以内部分。
中柱鞘:为紧靠内皮层的一层薄壁细胞(极少数为二至数层细胞),形状大小与内皮层细胞相似,但半径向侧壁不木栓化或木质化,且有分生能力,当其进行周期性分裂分化时,能产生周皮、次生维管束、侧根、不定芽等次生组织及次生部分。维管束包于中柱鞘内,为辐射型维管束。其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交互排列呈辐射状,初生木质部通常2~5出,各出为一起源,随植物种类而有所不同,其导管由外而内,由小到大渐次分化形成,此种形成方式称为外始式。韧皮部位于辐射状排列的木质部间,紧靠中柱鞘,细胞细小,排列紧密。木质部与韧皮部间有梢大的薄壁细胞,这部分细胞能够恢复分生能力,当其恢复分生能力并与本质部外侧的中柱鞘细胞同时转化成为形成层后,根的初生构造即开始转入次生构造。在双子叶植物的根,中心没有髓或仅有少数几个薄壁细胞组成的髓。
(2)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横切面构造基本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横切面构造相似,所不同的在于:
1)表皮层:在暴露于地面部分,有可能在外壁发生角质化,甚至引起整个细胞壁的木栓化或木质化。
2)皮层:亦有外皮层、中皮层、内皮层之分。外皮层除薄壁细胞外,偶有木质纤维。
中皮层:几无差异。
内皮层:除靠近导管的通过细胞外,其余细胞不仅半径向侧壁木栓化或木质化,而且切线向内侧壁,甚至整个细胞壁皆木栓化或木质化增厚。
3)中柱:亦有中性鞘与维管束等部分,但初生木质部起源较多,常达8~30余出,故髓部极其发达明显。由于中柱鞘及其内的一切薄壁组织都没有恢复分生能力,亦没有转化成为形成层,所以单子叶植物根始终只有初生构造而没有次生构造。
2.根的次生构造:存在于裸子植物及双子叶植物的根中。随着根的成长,根内的中柱鞘及木质部与韧皮部间的薄壁组织相继恢复分生能力,而成为木栓形成层和维管束形成层。维管束形成层向内分生次生木质部,向外分生次生韧皮部,而形成新的次生维管束。木栓形成层向内分生栓内层,向外分生木栓层,而成为周皮。此种生长,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渐次使根长大加粗,并产生了有关的次生组织和次生构造,包括侧根与不定芽。
在木本植物根的次生维管束中,常有由半径向的薄壁细胞(或后期渐趋木质化的细胞)所组成的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称为韧皮射线,木射线与韧皮射线都是束中射线,束中射线亦是次生组织之一。在多年生草木植物根的周皮中,栓内层常较发达,亦有皮层类似的作用,所以又称为“次层皮层”。
3. 根的异形构造:为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些种类所特有的一类三生构造(与初生构造、次生构造相对应,特称之为三生构造)。其与正常次生构造的主要差异在于皮层中有新形成层环的不断产生,并形成新的异型维管束。新形成层环境污染的产生有以下两种方式:
(1)第一种方式:对于原有的形成层环而言是同心性的。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1)不断产生的新形成层环自始至终保持分生能力,并使层层同心性排列的异型维管束不断长大,而呈年轮状(如商陆)。
2)不断产生的新形成层环仅最外一层保持有分生能力,而内面各同心性形成层环于异形维管束形成后即停止活动(如牛膝、川牛膝)。
(2)第二种方式:对于原有的形成层环而言是异心性的。数个新形成层环在原有的形成层环外侧四周的皮层部分同时产生,并分别形成各别的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