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及分类]
痰是呼吸道炎症的产物,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并可加重感染。祛痰药可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之易于咯出。
按其作用方式可将祛痰药分为三类:
①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前者如氯化扶、碘化钾、愈创木酚甘油醚、桔梗、远志等口服后可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微的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咯出。后者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如桉叶油、安息香酊等加入沸水中,其蒸气亦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增加腺体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咯出。
②粘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的粘性成分如粘多糖和粘蛋白,使痰液液化,粘滞性降低而易于咯出。
③粘液调节剂:如溴己新和羧甲半胱氨酸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的粘液产生细胞,促其分泌粘滞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道分泌的流变性恢复正常,痰液由粘变稀,易于咯出。
[应用原则]
1.在呼吸道炎症初期,如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痰少而稠不易咳出者,采用恶心性祛痰药为宜,对咳痰困难及肺合并考,试大收集整理症的危急状态,可应用黏痰溶解药,如口服羧甲司坦,溴已新或喷雾和吸入乙酰半胱氨酸。
2.慢性呼吸道炎症可采用刺激性祛痰药如松节油,桉叶油等,一次1-毫升,加于500毫升热水中,吸入其蒸气。既可减少痰量,又能矫正痰的恶臭,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3.盐炎祛痰药刺激性较大,为了减少胃部不适可以与食物,牛奶或抗酸药一起服用。服用氯化铵时应多饮开水。
[药理作用]
根据人体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分泌物的形成和痰黏液蛋白的结构,祛痰的途径有:增加水样层的厚皮;裂解糖蛋白交联和水解糖蛋白;降低凝胶层的黏附力;提高纤毛的扇动能力。但后两者作为祛痰,则力所不及,通常不作为治疗的方向。
1.增加水样层的厚度,本类药物可温和地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水分的分泌,既能使痰液变稀,又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亦可以用药刺激胃黏膜,通过胃-肺迷走神经反射,而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对水分的分泌增加,亦能达到使痰液变稀,故又称之为"恶心祛痰剂",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因刺激胃,胃酸分泌亦会增加,所以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还可以能过服药吸收,经血循环刺激呼吸道腺体分泌水分。使分泌物稀化,减低痰液的黏稠度和纤毛的扇动,特别适用于喉腔和气管内发痒,总想咳咳不出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氯化铵,愈创甘油醚等,上述两药已列入《国家非处方药物目录》,常组成复方制剂应用。
2.裂解痰中黏液蛋白或(及)刺激支气管黏液腺分泌小分子黏蛋白,本类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能使黏液分泌细胞溶酶体释出,从而使黏液中的黏多糖解聚,降低黏液的黏稠度;还能直接作用腺体上的胆碱受体,引起呼吸道分泌黏性低的小分子黏蛋白,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本类药中列入《国家非处方药物目录》的有溴已新,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等。
3.降低黏痰的吸附力或降低分泌物的表面张力。本类药物能降低黏痰对黏膜的吸附力和黏附力;或明显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表面张力,使痰液易于咳出。常用药物有四丁酚醛,碳酸氢钠,二甲硅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