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У- ִҵҩʦִҵҩʦ

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指导

2012年执业药师中药剂学知识点:土黄连

来源:网络 2012年2月14日
导读: 讲述了土黄连的拼音名,来源,原形态,生境分布,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摘录。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TǔHuánɡLián

  【别名】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

  【原形态】

  ①九莲小檗,又名:石妹刺(《滇南本草》),蚝猪刺。

  常绿灌木,高至2米。小枝微有棱,幼时带黄色,次年黄灰色或黄褐色。小枝具刺,刺坚硬,3分叉,长1~3厘米。叶簇生;硬革质,窄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刺状锯齿,多少反卷,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网脉不显。花鲜黄色,15~30朵,簇生,花梗长5~20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2轮,外轮披针形,内轮卵圆形,较花瓣长;花瓣6,卵圆形,先端微凹;雄蕊6,与花瓣对生;雌蕊1,卵状矩圆形,子房上位,柱头无柄。浆果,卵状矩圆形,长约7~8毫米,蓝黑色,表面被白粉,有短而明显的宿存花柱。

  生于低山丘陵地带。分布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②湖北小檗叶窄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1毫米,有波状刺锯齿。花3~10朵簇生。浆果卵圆形,长8~10毫米,柱头几无柄。

  生于山地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治腹泻,赤痢,火眼赤痛,齿龈肿痛,咽喉炎,热淋,痄腮,丹毒,湿疹。

  ①《滇南本草》: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火,利小便。止热淋疼痛,牙根肿疼,咽喉痛,小儿乳蛾,痄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劳伤吐血,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2~3钱,茎叶1~2两。外用: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暴亦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太,泡人乳点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肠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结膜炎:三颗针茎叶2两,煎水代茶饮。(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凉一薄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相关推荐:

  土田七

  土红苓

  特别推荐:

  2012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   报名条件   考试科目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