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77:胃病辨证
1.胃寒证的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阵阵发作,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弦。治法:温胃散寒。
2.胃热(火)证的临床表现: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泻胃火。
3.食滞胃脘的临床表现:脘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泛酸,或矢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
4.胃阴虚的临床表现: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养胃阴。
☆ ☆☆☆考点78: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肺气虚的临床表现:久咳不已,气短心悸,面色 白,甚者可见口唇青紫。舌淡,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肺。
2.心脾两虚的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纳减少,腹胀,大便溏泻,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脾。
3.心肾不交的临床表现: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无苔,脉细数。治法:交通心肾。
4.肺脾两虚的临床表现: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苔白舌淡,脉细弱。治法:补脾益肺。
5.肝火犯肺的临床表现:胸胁窜痛,咳嗽阵作,甚则咳吐鲜血,性急善怒,烦热口苦,头眩目赤。舌苔薄,舌质红,脉弦数。治法:清肝泻肺。
6.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咳嗽痰少,动则气促,间或咯血,腰膝酸软,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补肺肾。
7.肝脾不调的临床表现:胸胁胀痛,善太息,腹部胀满,肠鸣,大便稀薄,矢气多,精神抑郁,性情急躁,食纳减少,舌苔白,脉弦数。治法:疏肝健脾。
8.肝胃不和的临床表现: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和胃。
9.脾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见浮肿。甚则腹满膨胀。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
10.肝肾阴虚的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男子或见遗精,女子或见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
☆ ☆考点79:治未病的原则
1.未病先防
(1)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
(2)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药物杀灭病邪;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2.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控制疾病的传变。
☆☆☆☆☆考点80:正治与反治
1.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逆,是指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2.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