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做到药到病除,除了辨证外,治法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2019年的《中药综》教材并没有对治法做详细的介绍,因此许多考生在复习时不太理解治法的相关内容。
2020年《中药综》补全了治法的相关内容,可以使考生对于此部分内容有更充分的理解。
一、新增内容
汗法 | 辛温解表法 |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 |
辛凉解表法 |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 ||
透疹解表法 | 适用于表邪外束,疹毒内陷,麻疹不透之证 | ||
扶正解表法 | 益气解表法 | 适用于气虚外感表证 | |
养血解表法 | 适用于血虛外感表证 | ||
滋阴解表法 | 适用于阴虚外感表证 | ||
助阳解表法 | 适用于阳虚外感表证 | ||
吐法 | 峻吐法 | 适用于体壮邪实,痰食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病证 | |
痰涎壅滞胸中 | |||
宿食内停上脘 | |||
中风实证之闭证 | |||
癲痫发作,症见痰浊壅塞 | |||
误食毒物,尚在胃脘等 | |||
缓吐法 | 适用于虚证催吐 | ||
下法 | 寒下法 | 适用于热结便秘证 | |
温下法 | 适用于寒积便秘证 | ||
润下法 | 适用于血虚津枯、肠燥便秘证 | ||
泻下逐水法 | 适用于水饮邪热塑实、形气俱实之胸腹水肿 | ||
攻补兼施法 | 适用于里实积滞、邪实正虚之便秘证 | ||
里实热结、津液损伤者 | |||
寒实内结、气虚阳衰者 | |||
和法 | 和解少阳法 | 适用于邪犯少阳之证 | |
调和肝脾法 | 适用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肝失疏泄,肝脾不和之证 | ||
调和肠胃法 | 适用于肠胃不和证 | ||
温法 | 温中祛寒法 | 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 |
回阳救逆法 | 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 | ||
温经散寒法 | 适用于寒滞经脉之证 | ||
清法 | 清热泻火法 | 适用于气分实热证 | |
清热凉血法 | 适用于热入营血证 | ||
清热燥湿法 | 适用于湿热内蕴之证 | ||
清热解毒法 | 适用于热毒壅盛之证 | ||
清虚热法 | 适用于阴虚发热证 | ||
消法 | 消食导滞法 | 适用于食积停滞证 | |
消痞散积法 | 适用于气滞血瘀痰凝等所致的瘢积痞块证 | ||
软坚散结法 | 适用于痰浊瘀血等结聚有形的瘰疬、瘿瘤、癥瘕、久疟等 | ||
补法 | 补气法 | 适用于气虚证 | |
补血法 | 适用于血虚证 | ||
补阴法 | 适用于阴虚证 | ||
补阳法 | 适用于阳虚证 |
二、考情分析
“治法”中的八法内容原属于《中药一》,本次教材改动由《中药一》转移到《中药综》,并做了一定的补充。对于《中药综》来说此考点属于新增考点,内容丰富则意味着考试很可能会考到。
治法中涉及的各证型及症状又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基础两个章节有关联,适合出综合分析题,考试分数为1~2分。
【例题】某男,54岁。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1、四诊合参,中医辨证是()
A.热秘
B.气秘
C.淋证
D.冷秘
E.虚秘
新增考点下载版已上线,记不住的考点、背不会的难题全都免费下载,详细请点击【中药学/药学】。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本站“考试社区”版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