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1—3节都重要:尤其是例7.2.3;例7.2.4;例7.3.1;例7.3.3;表7.2.1;表7.3.3;表7.3.4
公式:7.2.1;7.2.2;7.3.1;7.3.2;7.3.3;7.3.4[调值公式一定注意]
第四节:偏差分析:P369—374;注意表7.4.5是最常用的方法
第八章
1、看懂例8.2.1考试大论坛
2、掌握新增资产确定:例8.2.2
3、掌握第三节
建议:考友们认真看一看,把其中的小错误找出来,或补充内容,完善后请楼主整理一下.
找到一条:第六章3、 分清已完工程量价款、应签证工程款(应扣保修金及违规工程款,并进行价格调整)与应签发付款凭证(应扣除预付款、甲方供料款)的内容。
罚金应在签发付款凭证中,完善的概念如下面:
工程量价款=本期完成的工程量×相应的综合单价
应签证的工程款是指在工程量价款的基础上考虑其他与工程款或合同价有关的计费项目(如工程量增减的调价、市场价格变动的调价、暂扣保留金(以后仍退还)等。
应签证的工程款=(工程量价款)×调价系数×(1- 每个支付期的暂扣保留金比例)+其他应付款(如索赔额工程变更价款……)
应签发付款凭证款额指在应签证的工程款的基础上再扣除应由发包人收回的款额(如扣还预付款、罚金或违约费用等)以后,在本期结算应签发在付款凭证上的款额。
一、《还本付息表》来源:考试大
1、还本付息表有两种形式,一是等额本金法,二是最大偿还能力法。
2、本例题是用的最大偿还能力法。
3、基于最大偿还能力法,本表中的第4行“本年应还本金”先不要填,因为:本年应还本金=本年的最终现金结余=本年净利润+折旧+摊销,在《总成本费用表》和《损益表》没出来之前是填不了的。
4、另需注意:最后一年,最后一年上述公式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先和尚需还款本金额比较。
二、《总成本费用表》
说明以下几点:
1、年经营成本指的是付现成本。
2、“长期借款利息”一行数据取自《还本付息表》。
3、总成本费用包括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两大类。非付现成本又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两大类。长期借款利息应当是付现成本,只不过不包括在“年经营成本”中,需单独列示。
4、总成本费用=年经营成本+折旧+摊销+利息
三、《损益表》
1、总成本取自《总成本费用表》。
2、利润总额=收入-税金及附加-总成本
3、所得税=利润总额*33%
4、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有一个假设:就是在只有还完借款的前提下才计提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
6、注意:第6年是关键。来源:www.examda.com
首先,本年最大偿还能力=136.47+75+363.66=575.13万元;
其次,明确本年尚需还款本金538.52万元;
再次,还本后的资金余额=575.13-538.52=36.61万元;
最后,36.61万元中先按净利润提取10%盈余公积13.65万元,剩余部分(36.61-13.65)22.96进行分配。
7、还完款后,不留利润,除计提盈余公积外,全部进行分配。
四、《资金来源与运用表》来源:www.examda.com
1、此表需要搞清楚资金来源项目有哪些?运用项目有哪些?
2、自有资金中的:442.17、126.33、63.17这三个数是流动资金。为什么和表1-12中的数不一样呢?因为表1-12中的流动资金是余额数,而本表中需要用发生额数据,只要减一下就出来了!
3、回收固定资产余值:1754.63,这个数是残值+未计提的4年折旧=300+363.66*4=1754.64万元,书上取的是.63,其实应该取.62,应该这么算,拿固定资产原价-已提折旧=固定资产净值,(5263.9-600)-363.66*8=1754.62万元。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第10年末的固定资产净值
4、其他数据均取自前面的三张表格。
五、《资产负债表》来源:考试大
1、本表遵循一个大的原则:资产=负债+所在者权益
2、这里的第1年到第10年的所有数据均是年末数据。
3、前两年是建设期,所有的投入形成资产在未完工前均做为在建工程处理。负债项目包括本金和应计利息。
4、第三年是经营期的第一个年头,所有在建工程均已完工,并交付,需要从在建工程转入相应的资产中去,所以在这一年在建工程没有了,出现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且从这一年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开始要提折旧或摊销了。
相关推荐:2010年新版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应试笔记(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