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工程建设定额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工程定额计价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1、定额的产生及发展、定额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我国工程建设定额在工程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工程建设定额的分类和特点;
2、定额计价的基本程序和特点、工程定额计价方法的性质及工程定额计价方法的改革。
新大纲要求
(一)熟悉工程建设的定额的作用和特点;
(二)掌握工程定额计价的基本方法。
旧大纲要求
(一)熟悉定额的分类、作用和特点;
内容讲解
第一节工程建设定额的产生与发展
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广义地说,也是处理特定事物的数量界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价格机制角度,该如何看待现行工程建设定额在工程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和计价方式时,有必要首先对定额和工程建设定额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基本认识。
一、定额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生产和生产消费
工程建设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必然也是生产的消费过程。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生产过程直接就是一种消费,但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消费。
产品生产和生产消费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工程建设亦然。
生产和生产消费之间具体关系的确定是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方面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其次,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最后,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国家机构设置,经济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以及包括道德、哲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的生产消费,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定额的产生及发展
所谓定额,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在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方面所应遵守或达到的数量标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技术最发达、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美国,形成了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定额的产生就是与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代表人物有美国人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定额和企业管理成为科学是从泰勒制开始的,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y,1856一1915)。
泰勒制的核心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科学的工时定额。第二,工时定额与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相结合。泰勒制的产生和推行,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给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性的改革和深远的影响。
定额伴随着管理科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定额是管理科学的基础,它在西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二、定额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
定额是管理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就必须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法,必须充分认识定额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定额是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其次,定额是组织和协调社会化大生产的工具。
第三,定额是宏观调控的依据。
第四,定额在实现分配、兼顾效率与社会公平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三、我国工程建设定额在工程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工程建设定额是经济生活中诸多定额中的一类。工程建设定额是一种计价依据,也是投资决策依据,又是价格决策依据,能够从这两方面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完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和建筑市场都能起到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可靠性、完备性和灵敏性是市场成熟和市场效率的标志。工程建设定额就是把处理过的工程造价数据积累转化成的一种工程造价信息,它主要是指资源要素消耗量的数据,包括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的消耗量。定额管理是对大量市场信息的加工,也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市场传递,同时也是市场信息的反馈。
在工程承发程中招标投标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投标者知道自己的实力,而招标者不知道,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信息传递模型,投标者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来显示自己的实力。然而,为了使这种行动起到信号传递的功能,投标者必须为此付出足够的代价。也就是说,只有付出成本的行动才是可信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根据甲乙双方的共同信息和投标企业的私人信息设计出某种市场进入壁垒机制,把不合格的竞争者排除在市场之外。这样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不同于地方保护主义所形成的进入壁垒,可以保护市场的有序竞争。
根据工程招投标信息传递模型,造价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制定统一的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和计算规则,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同时,还要加快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体系,并把是否具备完备的私人信息作为企业的市场准人条件。施工企业内部定额既可以作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自主报价的依据,还可以发挥企业实力的信号传递功能。
(一)工程建设定额及其分类
工程建设定额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单位产品上人工、材料、机械、资金消耗的规定额度。
工程建设定额是根据国家一定时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定额的用途和适用范围,由指定的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和办法执行。工程建设定额反映了工程建设和各种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
工程建设定额是工程建设中各类定额的总称。它包括许多种类的定额。为了对工程建设定额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对它进行科学的分类。
1,按定额反映的生产要素消耗内容分类
(1)劳动消耗定额。简称劳动定额(也称为人工定额),是指完成一定的合格产品(工程实体或劳务)规定活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
(2)机械消耗定额。我国机械消耗定额是以一台机械一个工作班为计量单位,所以又称为机械台班定额。机械消耗定额是指为完成一定合格产品(工程实体或劳务)所规定的施工机械消耗的数量标准。
(3)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是指完成一定合格产品所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
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燃料以及水、电等动力资源的统称。对建设工程的项目投资、建筑产品的成本控制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按定额的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可以把工程建设定额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等五种。
(1)施工定额。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工序,作为研究对象,表示生产产品数量与时间消耗综合关系编制的定额。
施工定额本身由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主要直接用于工程的施工管理,作为编制工程施工设计、施工预算、施工作业计划、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卡及结算计件工资或计量奖励工资等用。它同时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2)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是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编制的定额。其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机械台班定额、材料消耗定额三个基本部分,并列有工程费用,是一种计价的定额。从编制程序上看,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的;同时它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
(3)概算定额。概算定额是以扩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编制的,计算和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劳动、机械台班、材料消耗量所使用的定额,同时它也列有工程费用,也是一种计价性定额。概算定额是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依据。概算定额的项目划分粗细,与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相适应,一般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综合扩大而成的,每一综合分项概算定额都包含了数项预算定额。
(4)概算指标。概算指标是概算定额的扩大与合并,它是以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对象,以更为扩大的计量单位来编制的。概算指标的内容包括劳动、机械台班、材料定额三个基本部分,同时还列出了各结构分部的工程量及单位建筑工程(以体积计或面积计)的造价,是一种计价定额。为了增加概算指标的适用性,也以房屋或构筑物的扩大的分部工程或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称为扩大结构定额。
概算指标通常按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分别编制。工业建筑中又按各工业部门类别、企业大小、车间结构编制,民用建筑按照用途性质、建筑层高、结构类别编制。
概算指标的设定和初步设计的深度相适应。一般是在概算定额和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编制的,比概算定额更加综合扩大。它是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概算或建设单位编制年度任务计划、施工准备期间编制材料和机械设备供应计划的依据,也可供国家编制年度建设计划参考。
(5)投资估算指标。它是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它非常概略,往往以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计算对象,编制内容是所有项目费用之和。编制基础仍然离不开预算定额、概算定额。
3.按照投资的费用性质分类:
可以把工程建设定额分为建筑工程定额、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工器具定额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等。
(1)建筑工程定额,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的统称。建筑工程,一般理解为房屋和构筑物工程。具体包括一般土建工程、电气工程(动力、照明、弱电)、卫生技术:(水、暖、通风)工程、工业管道工程、特殊构筑物工程等。广义上它也被理解为除房屋和构筑物外还包含其他各类工程,如道路、铁路、桥梁、隧道、运河、堤坝、港口、电站、机场等工程。在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的划分,就是根据这种理解设计的。
(2)设备安装工程定额,是安装工程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的统称。设备安装工程是对需要安装的设备进行定位、组合、校正、调试等工作的工程。在工业项目中,机械设备安装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设备大多要安装后才能运转,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很少。在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中,由于社会生活和城市设施的日益现代化,设备安装工程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设备安装工程定额也是工程建设定额中的重要部分。
通常把建筑和安装工程作为一个施工过程来看待,即建筑安装工程。所以在通用定额中有时把建筑工程定额和安装工程定额合二为一,称为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属于直接费定额,仅仅包括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定额。
(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 其他直接费用定额,是指预算定额分项内容以外,而与建筑安装施工生产直接有关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
2)现场经费定额,是指与现场施工直接有关,是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
需的费用定额。
3)间接费定额,是指与建筑安装施工生产的个别产品无关,而为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所必需,为维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
(4)工、器具定额,是为新建或扩建项目投产运转首次配置的工具、器具数量标准。工具和器具,是指按照有关规定不够固定资产标准而起劳动手段作用的工具、器具和生产用家具。
(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是独立于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和工器具购置之外的其他费用开支的标准。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的发生和整个项目的建设密切相关。它一般要占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其他费用定额是按各项独立费用分别制定的,以便合理控制这些费用的开支。
4.按照专业性质划分
工程建设定额分为全国通用定额、行业通用定额和专业专用定额三种。
5.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类
工程建设定额可以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五种。
(1)全国统一定额是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全国工程建设中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情况编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的定额。
(2)行业统一定额,是考虑到各行业部门专业工程技术特点,以及施工生产和管理水平编制的。一般是只在本行业和相同专业性质的范围内使用。
(3)地区统一定额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主要是考虑地区性特点和全国统一定额水平作适当调整和补充编制的。
(4)企业定额是指由施工企业考虑本企业具体情况,参照国家、部门或地区定额的水平制定的定额。
(5)补充定额是指随着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行定额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为了补充缺陷所编制的定额。
(二)工程建设定额的特点
1.科学性特点
工程建设定额的科学性包括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工程建设定额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出工程建设中生产消费的客观规律。另一重含义,是指工程建设定额管理在理论、方法和手段上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建设定额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用科学的态度制定定额,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定额水平合理;其次表现在制定定额的技术方法上,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表现在定额制定和贯彻的一体化。制定是为了提供贯彻的依据,贯彻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目标,也是对定额的信息反馈。
2.系统性特点
工程建设定额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由多种定额结合而成的有机的整体。它的结构复杂,有鲜明的层次,有明确的目标。
工程建设定额的系统性是由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工程建设就是庞大的实体系统。工程建设定额是为这个实体系统服务的。因而工程建设本身的多种类、多层次就决定了以它为服务对象的工程建设定额的多种类、多层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进行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工程建设,是一个有多项工程集合体的整体。其中包括农林水利、轻纺、机械、煤炭、电力、石油、冶金、化工、—建材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工程,以及商业物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住宅工程等等。这些工程的建设都有严格的项目划分,如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有严密的逻辑阶段,如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以及投入使用后的维修。与此相适应必然形成工程建设定额的多种类、多层次。
3.统一性特点
工程建设定额的统一性,主要是由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决定的。为了使国民经济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就需要借助于某些标准、定额、参数等,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组织、调节、控制。而这些标准、定额、参数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一种统一的尺度,才能实现上述职能,才能利用它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方案、投标报价、成本控制进行比选和评价。
工程建设定额的统一性按照其影响力和执行范围来看,有全国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和行业统一定额等;按照定额的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来看,有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用途。
4.权威性特点
工程建设定额具有很大权威,这种权威在一些情况下具有经济法规性质。权威性反映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要求,也反映信誉和信赖程度以及反映定额的严肃性。
工程建设定额的权威性的客观基础是定额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定额才具有权威。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必然涉及到各有关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赋予工程建设定额以一定权威性,、就意味着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定额的使用者和执行者来说,不论主观上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按定额的规定执行。在当前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赋予工程建设定额以权威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定额的水平必然会受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从而在执行中可能产生定额水平的浮动。
应该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定额的权威性不应该绝对化。定额毕竟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定额的科学性会受到人们认识的局限。与此相关,定额的权威性也会受到削弱核心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它们都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情况,自主的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因此在这里,一些与经营决策有关的工程建设定额的权威性特征就弱化了。
5.稳定性与时效性
工程建设定额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一定时期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因而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出稳定的状态。保持定额的稳定性是维护定额的权威性所必须的,更是有效的贯彻定额所必要的。工程建设定额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第二节工程定额计价的基本方法
一、定额计价的基本程序和特点
(一)定额计价的基本程序
在我国,长期以来在工程价格形成中采用定额计价模式,即按预算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目,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表)确定直接费,然后按规定的取费标准确定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加上材料调差系数和适当的不可预见费,经汇总后即为工程预算或标底,而标底则作为评标定标的主要依据。
以定额单价法确定工程造价,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定额计价实际上是国家通过颁布统一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以及概算、预算和有关定额,来对建筑产品价格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国家以假定的建筑安装产品为对象,制定统一的预算和概算定额。计算出每一单元子项的费用后,再综合形成整个工程的价格。
编制建设工程造价最基本的过程有两个:工程量计算和工程计价。
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进一步表明确定建筑产品价格定额计价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每一计量单位建筑产品的基本构造要素(假定=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建筑产品)的直接费单价
式中 人工费=∑(人工工日数量X人工日工资标准)
材料费=∑(材料用量X材料预算价格)
机械使用费=∑(机台班用量X台单价)
(2)单位直接工程费=∑(假定建筑产品工程量X直接费单价)+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
(3)单位工程概预算造价=单位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
(4)单项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概预算造价+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5)建设项目全部工程概算造价=∑单项工程的概算造价+有关的其他费用+预备费
(二)定额消耗量在工程计价中的作用
1,定额消耗量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所谓定额消耗量,是指在施工企业科学组织施工生产和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条件下,规定消耗在单位假定建筑产品上的劳动、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
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它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2)它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
(3)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
2.定额消耗量在工程计价中的作用
(1)定额消耗量是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确定和计算单位产品实物消耗量的重要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控制投资和合理计算建筑产品价格的基础。
(2)定额消耗量是工程项目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分析的依据。
(3)定额消耗量是确定以编制概预算为前提的招标标底价与投标报价的基础。
(4)定额消耗量是进行工程项目金融贷款与项目建设竣工结算的依据。
(5)定额消耗量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费用,节约非生产性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
3.定额消耗量在工程造价计价中的应用
定额消耗量在编制概预算造价或价格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对概预算定额结构与内容、正确套用定额子项和正确计算工程量三个方面的把握与应用。
(1)概预算定额的结构形式与内容。现行的概预算定额结构、内容为例,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即定额说明部分、,定额(节)表部分和定额附录部分。
在概预算定额手册中,虽然在应用时都是必须把握的,但是定额消耗量即定额(节)表内容是更核心的部分。
(2)正确选用定额项目。正确选用定额项目是准确计算拟建工程量不可忽视的环节,选用所需定额项目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学习概预算定额的总说明、分章说明等的基础上,要将实际拟套用的工程量项目,从定额章、节中查出并要特别注意定额编号的应用,否则,就会出现差错和混乱。因此在应用定额时一定要注意应套用的定额项目编号是否准确无误。
第二,要了解定额项目中所包括的工程内容与计量单位,以及附注的规定,要通过日常工作实践逐步加深了解。
第三,套用定额项目时;当在定额中查到符合拟建工程设计要求的项目,要对工程技术特征、所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核对,是否与设计一致,是否符合定额的规定。这是正确套用定额必须做到的。
(3)正确计算工程量。工程量的计算必须符合概预算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首先,是计算单位要和套用的定额项目的计算单位一致;其次,是要注意相同计量单位的不同计算方法。例如按面积平方米计算要区分建筑面积、投影面积、展开面积、外围面积等,第三,是要注意计算包括的范围,如砖外墙按体积立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框外围面积、过人洞等的面积;第四,计算标准要符合定额的规定,如砖石基础与墙身的分界线以防潮层为准,无防潮层者以室内设计地面为准;第五,注意哪些定额可以合并计算。
上述三个方面的把握与运用是正确运用定额消耗量,做好工程计价工作的基础。
二、工程定额计价方法的性质及工程定额计价方法的改革
(一)工程定额计价的性质
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市场化经历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国家调控价”三个阶段。定额计价是以概预算定额、各种费用定额为基础依据,按照规定的计算程序确定工程造价的特殊计价方法。因此,利用工程建设定额计算工程造价就价格形成而言,介于国家指导价和国家调控价之间。
1、第一阶段,国家定价阶段
主要特征是:
(1)这种“价格”分为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费用签证和竣工结算。
(2)这种“价格”属于国家定价的价格形式,国家是这一价格形式的决策主体。
2.第二阶段,国家指导价阶段
其价格形成的特征是:
(1)计划控制性。作为评标基础的标底价格要按照国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规定的定额和有关取费标准制定,标底价格的最高数额受到国家批准的工程概算控制。
(2)国家指导性。国家工程招标管理部门对标底的价格进行审查,管理部门组成的监督小组直接监督、指导大中型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和决标过程。
(3)竞争性。投标单位可以根据本企业的条件和经营状况确定投标报价,并以价格作为竞争承包工程手段。招标单位可以在标底价格的基础上,择优确定中标单位和工程中标价格。
3.第三阶段,国家调控价阶段
国家调控招标投标价格形成特征如下:
(1)自发形成。应由工程承发包双方根据工程自身的物质劳动消耗、供求状况等协商议定,不受国家计划调控。
(2)自发波动。随着工程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工程价格经常处于上升或者下降的波动之中。
(3)自发调节。通过价格的波动,自发调节着建筑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以保持工程投资与工程生产能力的平衡。
(二)工程定额计价方法改革及发展方向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计价制度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体现出以下特点:
(1)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是工程项目的唯一投资主体。
(2)建筑业不是生产部门,而是消费部门。
(3)工程造价管理被简单地理解为投资的节约。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定额计价制度的改革
工程定额计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量价分离”,即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反映一定时期施工水平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标准,实现国家对消耗量标准的宏观管理。对人工、材料、机械的单价等,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发布工程造价相关信息和指数,将过去完全由政府计划统一管理的定额计价改变为“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
工程定额计价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工程造价计价方式的改革。在建设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传统的定额计价制度与市场主体要求拥有自主定价权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
(1)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投标双方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劳动。
(2)投标单位的报价按统一定额计算,不能按照自己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设备和技术专长来确定报价;不能按照自己的采购优势来确定材料预算价格;不能按照企业的管理水平来确定工程的费用开支;企业的优势体现不到投标报价中。
政府主懿棵磐菩辛斯こ塘壳宓ゼ萍壑贫龋允视κ谐《鄣母母锬勘辍T谡庵侄鄯绞较拢こ塘壳宓ケ塾烧斜暾吒龉こ糖宓ィ侗暾咛畹ゼ郏ゼ弁耆谰萜笠导际酢⒐芾硭降恼迨盗Χǎ浞址⒒庸こ探ㄉ枋谐≈魈宓闹鞫院湍芏裕且恢钟胧谐【孟嗍视Φ墓こ碳萍鄯绞健?/P>
本讲的主要知识点:
1、工作时间的研究和分类、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方法-及时观察法、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企业定额的用途和编制原则;
2、预算定额的用途及其种类、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依据和步骤、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三节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机械台班、材料定额消耗量确定方法;第四节预算定额
(一)掌握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编制方法;
(二)了解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机械台班、材料定额消耗量确定方法
一、工作时间的研究和分类
(一)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工程建设中消耗的生产要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作时间计量的活劳动的消耗,一类是各种物质资料和资源的消耗。
动作研究,也称之为工作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也称为时间衡量。
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有密切关系。
工作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总存在如何确定一种更好的、可行的方法问题,以及如何确定人们所需花费的工作时间能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问题。工作研究所包含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技术恰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动作和时间研究还可以提供厶种工具,用以确定工作目标,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方案和工作负荷,确定所需资源以及控制工作的完成时间,并将实际完成的情况与原计划比较,作出必要的评价。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亦称为确定时间标准。动作研究在施工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就是施工过程的研究。
工作研究和定额的制订、推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总体概念来说,工时和机时定额的制订和贯彻就是工作研究的内容,是工作研究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二)施工过程及其分类
施工过程就是在建设工地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建造、恢复建、移动或拆除工业、民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1)根据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解为工序、工作过程和综合工作过程。
1)是在组织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工过程。
2)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小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序的总合体。
3) 综合工作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组织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最终能获得一种产品的施工过程的总和。
(2)按照工艺特点,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循环施工过程和司匡循环施工过程两类。
(3)根据使用的工具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施工过程又可以分为手动施工过程和机
械施工过程两类。
(4)按施工过程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建筑过程、安装过程和建筑安装过程。
3.施工过程的研究。
对施工过程进行研究,是在施工过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施工过程的研究常常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模型可分为实物模型、图式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其中图式模型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4、动素的研究。
动素的研究亦称细微动作的研究。其目的:一是改善复杂的操作方法;二是训练工人,使之有动作的概念。
(三)工作时间分类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研究施工中工作时间的前提,是对工作时间按其消耗性质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工时消耗的数量及其特点。
工作时间,指的是工作班延续时间。对工作时间消耗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系统进行。工人工作时间的消耗和工人所使用的机器工作时间消耗。
1.工人工作时间消耗的分类。工人在工作班内消耗的工作时间,按其消耗的性质,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和损失时间(非定额时间)。
有效工作时间是从生产效果来看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时间消耗。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消耗。
1)基本工作时间是工人完成能生产一定产品的施工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2)辅助工作时间是为保证基本工作能顺利完成所消耗的时间。
3)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是执行任务前或任务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时间。
不可避免的中断所消耗的时间是由于施工工艺特点引起的工作中断所必需的时间。
休息时间是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为恢复体力所必需的短暂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消耗。
多余工作,就是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的工作而又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工作。从偶然工作的性质看,在定额中不应考虑它所占用的时间,但是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
停工时间是工作班内停止工作造成的工时损失。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是由于水源、电源中断引起的停工时间。前一种情况在拟定定额时不应该计算,后一种情况定额中则应给予合理的考虑。
2、机器工作时间消耗的分类。
机器工作时间也分为必需消耗的时间和损失时间两大类。
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里,包括有效工作,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断三项时间消耗。而在有效工作的时间消耗中又包括正常负荷下、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工作的工时消耗。
正常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机器在与机器说明书规定的计算负荷相符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时间。
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酌工作时间,是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机器在柢于其计算负荷下工作的时间。
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是由于工人或技术人员的过错所造成的施工机械在降低负荷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此项工作时间不能作为计算时间定额的基础。
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是由施工过程的特点和机械结构的特点造成的机械无负荷工作时间。
不可避免的中断工作时间,是与工艺过程的特点、机器的使用和保养、工人休息有关,所以它又可以分为三种。
与工艺过程的特点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工作时间,有循环的和定期的两种。循环的不可避免中断,是在机器工作的每一个循环中重复一次。定期的不可避免中断,是经过一定时期重复一次。
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工作时间,是由于工人进行准备与结束工作或辅助工作时,机器停止工作而引起的中断工作时间。
工人休息时间要注意的是,应尽量利用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和与机器有关的不可避免中断时间进行休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损失的工作时间中,包括多余工作、停工和违背劳动纪律所消耗的工作时间。
机器的多余工作时间,是机器进行任务内和工艺过程内未包括的工作而延续的时间。
机器的停工时间,按其性质也可分为施工本身造成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
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机器的时间损失,是指由于工人迟到早退或擅离岗位等原因引起的机器停工时间。
二、测定时间消耗的基本方法-计时观察法
(一)计时观察法的含义和步骤
计时观察法,是研究工作时间消耗的一种技术测定方法。在机械水平不太高的建筑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采用。
在施工中运用计时观察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明工作时间消耗的性质和数量;查明和确定各种因素对工作时间消耗数量的影响;找出工时损失的原因和研究缩短工时、减少损失的可能性。
计时观察法的具体用途:
1.取得编制施工的劳动定额和机械定额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根据。
2.研究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并应用和推广先进工作法和先进技术操作。
3.研究减少工时消耗的潜力。
4.研究定额执行情况,包括研究大面积、大幅度超额和达不到定额的原因,积累资料、反馈信息。
计时观察法的特点是能够把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技术条件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计时观察法的局限性,是考虑人的因素不够。
(二)计时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需要进行计时观察的施工过程。
2.对施工过程进行预研究。
3.选择施工的正常条件。
4.选择观察对象。
5.调查所测定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
6.其他准备工作
(三)计时观察方法
对施工过程进行观察、测时,计算实物和劳务产量,记录施工过程所处的施工条件和确定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是计时观察法的三项主要内容和要求。计时观察法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
1.测时法。测时法主要适用测定那些定时重复的循环工作的工时消耗,是精确度比较高的一种计时观察法。有选择测时法和接续法测时两种 .
2.写实记录法。写实记录法是一种研究各种性质的工作时间消耗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分析工作时间消耗的全部资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写实记录法按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分为三种。
1)数示法写实记录;
2)图示法写实记录;
3)混合法写实记录。
3.工作日写实法。工作日写实法,是一种研究整个工作班内的各种工时消耗的方法。
运用工作日写实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取得编制定额的基础资料;二是检查定额的执行情况,找出缺点,改进工作。查明熟练工人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确定合理的小组编制和合理的小组分工;确定机器在时间利用和生产率方面的情况,找出使用不当的原因,订出改善机器使用情况的技术组织措施;计算工人或机器完成定额的实际百分比和可能百分比。
工作日写实法和测时法、写实记录法比较,具有技术简便、费力不多、应用面广和资料全面的优点。在我国是一种采用较广的编制定额的方法。
三、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分析基础资料,拟定编制方案
1、影响工时消耗因素的确定。
根据施工过程影响因素的产生和特点,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两类:
(1)技术因素。
(2)组织因素。
根据施工过程影响因素对工时消耗数值的影响程度和性质,可分为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两类:
(1)系统性因素;
(2)偶然因素。
2、计时观察资料的整理。
整理观察资料的方法大多是采用平均修正法。
3、日常积累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4、拟定定额的编制方案。
(二)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拟定施工的正常条件包括:
1、拟定工作地点的组织。
2、拟定工作组成。
3、拟定施工人员编制。
(三)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的方法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拟定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计算出
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是在拟定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
1、拟定基本工作时间;
2、拟定辅助工作时间和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
3、拟定不可避免中断时间;
4、拟定休息时间;
5、拟定定额时间。的基础上制定的。
基本工作时间消耗一般应根据计时观察资料来确定。
辅助工作和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确定方法与基本工作时间相同。
利用工时规范计算时间定额用下列公式:
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规范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
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1—辅助时间%)
作业时间
定额时间= -
1—规范时间%
四、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
拟定机械工作正常条件,主要是拟定工作地点的合理组织和合理的工人编制。
(二)确定机械1 h 纯工作正常生产率
对于连续动作机械,确定机械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要根据机械的类型和结构特征,以及工作过程的特点来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连续动作机械纯工作 工作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 -
1 h正常生产率 工作时间(h)
(三) 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
机械正常利用系数=机械在一个班内纯工作时间/一个工作延续时间(8 h)
(四) 计算施工机械台班定额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1 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班纯工作时间
或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1 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1
施工机械时间定额= -
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指标
五、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材料消耗性质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须的材料消耗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二)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1.利用现场技术测定法;
2.利用实验室试验法;
3.采用现场统计法;
4.理论计算法。
(三)施工周转材料的计算
在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时,某些工序定额、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中涉及到周转材料的确定和计算。
施工中使用周转材料,是在施工中工程上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亦称材料型的工具或称工具型材料。
影响周转次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材质及功能对周转次数的影响;
(2)使用条件的好坏,对周转材料使用次数的影响;
(3)施工速度的快慢,对周转材料使用次数的影响;
(4)对周转材料的保管、保养和维修的好坏,也对周转材料使用次数有影响等。确定出最佳的周转次数,是十分不容易的。材料消耗量中应计算材料摊销量,为此,应根据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计算出一次使用量和摊销量。其计算公式为:
一次使用量=材料净用量X(1—材料损耗率)
材料摊销量=一次使用量x摊销系数
摊销系数=周转使用系数—[(1—损耗率)X回收价值率]/(周转次数)X100%
周转使用系数=[(周转次数—1)X损耗率]/ (周转次数)X100%
回收价值率=[一次使用量X(1—损耗率)]/(周转次数)X100%
六、企业定额的用途和编制原则
建筑安装企业安装定额一般称为施工定额。
(一)企业编制定额的意义
所谓企业定额,是指建筑安装企业根据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编制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要素消耗的数量标准。施工定额是建筑安装企业内部管理的定额,属于企业定额的性质。
作为企业定额,必须具备有以下特点:
(1)其各项平均消耗要比社会平均水平低,体现其先进性。
(2)可以表现本企业在某些方面的技术优势。
(3)可以表现本企业局部或全面管理方面的优势。
(4)所有匹配的单价都是动态的,具有市场性。
(5)与施工方案能全面接轨。
(二)施工定额的作用
1.施工定额是企业计划管理的依据。因为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资源需用量、使用这些资源的最佳时间安排和平面规划。施工中实物工作量和资源需要量的计算均要以施工定额的分项和计量单位为依据。
2.施工定额是组织和指挥施工生产的有效工具。
3.施工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报酬的依据。
4.施工定额是企业激励工人的条件。
5.施工定额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
6.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7,雄工定额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投标、编制工程投标报价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三)企业定额的编制原则
1、平均先进性原则;
2、简明适用性原则;
3、以专家为主编制定额的原则;
4、独立自主的原则;
5、时效性原则;
6、保密原则。
(四)企业定额的编制方法
编制企业定额最关键的工作是确定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计算分项工程单价或综合单价。
第四节 预算定额
一、预算定额的用途及其种类
(一)预算定额的概念与用途
1.预算定额的概念。预算定额是规定消耗在单位的工作基本构造要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所谓工程基本构造要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预算定额按工程基本构造要素规定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消耗数量,以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
编制施工图预算时,需要按照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还需要借助于某些可靠的参数计算工人、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资金的需要量,计出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
2.预算定额的用途和作用
(1)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确定建筑安装工作造价的基础;
(2)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3)预算定额是工程结算的依据;
(4)预算定额是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
(5)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
(6)预算定额是合理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基础。
(二)预算定额的种类
1.按专业性质分,预算定额有建筑工程定额和安装工作定额两大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按专业对象又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铁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矿山井巷预算定额等。
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按专业对象又分为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通信设备安装工作定额、化学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业管道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艺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热力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
2.从管理权限和执行范围分,预算定额可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和地区统一定额等。
3.预算定额按物资要素区分的劳动定额、机械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但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作为编制预算定额依据,各自不具有独立性。
二、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依据、和步骤
(一)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
1.按社会平均水平确定预算定额的原则。
即按照“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定额水平。所以预算定额的平均水平,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工艺条件、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完成单位分项工程基本构造要素所需的劳动时间。
预算定额的水平以施工定额水平为基础。预算定额中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需要保留合理的幅度差。预算定额是平均水平,施工定额是平均先进水平。所以两者相比预算定额水平要相对低一些。
2.简明适用原则。编制预算定额贯彻简明适用原则是对执行定额的可操作性便于掌握而言的。
3.坚持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所谓统一性,就是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规范计价行为出发。
所谓差别性,就是在统一性基础上,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根据本部门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部门和地区性定额、补充性制度和管理办法。
(二)预算定额编制依据
(1)现行劳动定额和施工定额;
(2)现行设计规范乙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3)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施工图及有关标准图;
(4)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方法等;
(5)有关科学实验、技术测定的统计、经验资料;
(6)现行的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及有关文件规定等。
(三)预算定额的编制步骤
1、准备工作阶段;
(1)拟定编制方案。
(2)调抽人员根据专业需要划分编制小组和综合组。
2、收集资料阶段;
(1)普遍收集资料;
(2)专题座谈会;
(3)收集现行规定、规范和政策法规资料;
(4)收集定额管理部门积累的资料;
(5)专项查定及实验。
3、定额编制阶段;
(1)确定编制细则;
(2)确定定额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3)定额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计算、复核和测算。
4、定额报批阶段;
(1)审核定稿;
(2)预算定额水平测算。
5、修改定稿、整理资料阶段。
(1)印发征求意见。
(2)修改整理报批。
(3)撰写编制说明。
(4)立档、成卷。
三、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一)预算定额编制中的主要工作
1、确定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主要是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形体和结构构件特征及其变化确定。
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关系到预算工作的繁简和准确性。因此,要正确地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量单位。一般依据以下建筑结构构件形体的特点确定:
(1)凡建筑结构构件的断面有一定形状和大小,但是长度不定时,可按长度以延长米为计量单位。如踢脚线、楼梯栏杆乙木装饰条、管道线路安装等。
(2)凡建筑结构构件的厚度有一定规格,但是长度和宽度不定时,可按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如地面、楼面、墙面和天棚面抹灰等。
(3)凡建筑结构构件的长度、厚(高)度和宽度都变化时,可按体积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如土方、钢筋混凝土构件等。
(4)钢结构由于重量与价格差异很大,形状又不固定,采用重量以吨为计量单位。
(5)凡建筑结构没有一定规格,而其构造又较复杂时,可按个、台、座、组为计量单位。如卫生洁具安装、铸铁水斗等。
2、按典型设计图纸和资料计算工程数量;
3、确定预算定额各项目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指标;
4、编制定额表及拟定有关说明。
(二)人工工日消耗量的计算
人工的工日数可以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确定;一种是以现场观测定资料为基础计算。
1.基本用工
基本用工指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技术工种用工。按技术工种相应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算,以不同工种列出定额工日。基本用工包括:
(1)完成定额计量单位的主要用工;按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和相应劳动定额进行计算。
基本用工=∑(综合取定的工程量X劳动定额)
(2)按劳动定额规定应增加计算的用工量;
(3)由于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子旨综合扩大的。
2、其他用工。包括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人工幅度差。
(1)超运距用工。指预算定额的平均水平运距超过劳动定额规定水平运距部分。
超运距=预算定额取定运距—劳动定额已包括的运距
(2)辅助用工。指技术工种劳动定额内不包括而在预算定额内又必须考虑的用工。
辅助用工=∑(材料加工数量X相应的加工劳动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