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它包括由产地到销地的运输、保管、分类、包装等费用,也包括商品促销和管理费用。它是商品一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
流通费用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照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2)按照与商品流转额关系分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3)按照计入价格的方法分类,可分为从量费用和从值费用。
(三)价格构成中的利润和税金
1、利润
利润是盈利中的一部分,是价格与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和税金之间的差额。价格中的利润可分为生产利润和商业利润两部分。
(l)生产利润。生产利润包括工业利润和农业利润两部分。
(2)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销售价格扣除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包括批发价格中的商业利润和零售价格中的商业利润。
2、税金
税金是国家根据税法向纳税人无偿征收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从它和商品价格的关系来看,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外税一般以收益额为课税对象,不计入商品价格,如所得税等。价内税一般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计入商品价格。
价内税是价格构成中的一个独立要素。由于商品的价格种类很多,价内税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
(1)营业税。它以营业额为课税对象。
(2)消费税。
四、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价格运动是由价格形成因素的运动性决定的。价格运动受一定规律支配。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一)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总是通过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来实现价值规律。
(二)商品供求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是共同对价格发生影响的。供求规律要求社会总劳动应按社会需求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供求关系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运动过程,也就是价格从偏离价值到趋于价值,再到偏离价值的运动过程。
(三)纸币流通规律对价格的影响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流通中所需纸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达式如下: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需要量,作为货币的黄金就会退出流通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当流通中的货币不能满足需要时,货币又会从贮藏手段转化为支付手段进入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但纸币没有贮藏职能,如果纸币流通量超过需要量,纸币就会贬值。此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低于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纸币流通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高于金属货币的价值,此时价格就会下降。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必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