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观念也得以更新。许多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获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市场竞争和技术进行是导致作业成本法产生的两大根本经济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成本法获得了广泛的重视,逐渐为发达国家中的一些先进企业所采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传统成本计算法重视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对间接费用则以单一的数量标准为基础进行分配,在产品品种单一、间接费用比例较小的情况下,仍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然而,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已经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必须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引起企业的经营决策失误。因此,改变不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已经非常必要。
同时,技术发展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因为作业成本法是一项非常耗时和复杂的系统。实施作业成本法最困难的是为系统收集资料。传统的手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在成本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
2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理论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计算引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来分配间接费用。其基本原理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核算来追踪成本核算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应按2个步骤来归集和分配成本:第1步,确认企业的作业,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库。第2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为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的实施步骤如下:
(1)辩认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的各项作业
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特定的作业。作业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作业的确认应按照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
(2)将同性质的作业归集为同质作业库
企业的每一项作业均会耗费资源,发生成本。因此,必须将性质相同的作业归集成同质作业库。
(3)依作业库汇总成本,并依费用性质记录
将作业归集为作业库后,每一作业库即成为一成本收集中心。对每一作业库所耗用的资源成本,必须通过会计基本功能加以辩认、记录与汇总。在记录时,仍是依费用(成本)性质,以适当的科目加以记录,例如差旅费、运输费等,但必须能分别归属到各作业库,因此在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作业库及不同性质的费用,给予不同的编码,才能在后续的作业中依不同目的作分类与汇总。
(4)选择适当的作业动因,建立成本分摊方程式
在确定作业库,归集相关成本后,应选择适当的作业动因,建立成本分摊方程式。该方程式的意义将为每一作业库实际成本或预计成本,依实际或预计作业水平量,计算出每一单位作业动因的成本分摊率,亦即建立成本与单位作业动因间的关系。
(5)将成本分摊到不同产品
依据产品在每一作业动因消耗乘以成本分摊率,得到产品消耗每一作业库的作业成本。将产品消耗的各作业库的作业成本汇总,则可以将全部间接费用归集分摊到不同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品消耗的直接成本,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