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影响边坡稳定因素(2013)
(1)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2)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
影响因素 | 作用(影响) | |
地貌条件 | (1)深切峡谷地区,陡峭的岸坡是容易发生边坡变形和破坏的地形条件 | |
(2)坡度越陡,坡高越大,对稳定越不利,如,崩塌现象均发生在坡度大于60°的斜坡上 | ||
地层岩性
| 深成侵入岩、厚层坚硬的沉积岩及片麻岩、石英岩(2017) | 一般稳定程度高,节理发育、有软弱结构面穿插且边坡陡时,才容易发生崩塌或滑坡 |
玄武岩、凝灰岩 火山角砾、安山岩(2015) | 柱状节理发育时,容易形成直立边坡并易发生崩塌 | |
黏土质页岩、泥岩、煤 层、泥灰岩、石膏 | 易发生顺层滑动、或因下部蠕滑造成上部岩体崩塌(2010) | |
千枚岩、板岩、片岩 | 岩层软弱易风化,在产状陡立地段,临近斜坡容易出现蠕动变形;受到节理切割遭风化后,常常出现顺层滑坡 | |
黄土 | 具有垂直节理、疏松透水时,浸水后容易崩解湿陷;当水浸泡或作为水库岸边时,极易发生崩塌或塌滑现象 | |
崩塌堆积、坡积 残积区 | 地下水受阻并有黏土质成分时,易形成滑动面 | |
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 | (1)地质构造因素包括褶皱、断裂、区域性构造运动及地应力 | |
(2)褶皱、断裂发育地区,常是岩层倾角大,甚至陡立,断层、节理纵横切割,构成岩体中的切割面和滑动面 | ||
地下水(2011、2016) (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 | 使岩石软化或溶蚀 | 导致上覆岩体塌陷,发生崩塌或滑坡 |
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 | 促使岩体下滑或崩倒 | |
增加了岩体重量 | 使下滑力增大 | |
寒冷地区,渗入裂隙的水结冰 | 产生膨胀压力,促使岩体破坏倾倒 | |
产生浮托力 | 使岩体有效重量减轻,稳定性下降 |
【经典真题】
【2017年】地层岩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很大,稳定程度较高的边坡岩体一般是( )。
A.片麻岩
B.玄武岩
C.安山岩
D.角砾岩
【2015年】边坡易直接发生崩塌的岩层是( )。
A.泥灰岩
B.凝灰岩
C.泥岩
D.页岩
【2013年】影响岩石边坡稳定的主要地质因素有( )。
A.地质构造
B.岩石的成因
C.岩石的成分
D.岩体结构
E.地下水
【2011年】关于地下水以下正确的说法有( )。
A.地下水能够软化和溶蚀边坡岩体,导致崩塌或和滑坡
B.地下水增加了岩体重量,提高了下滑力
C.地下水产生静水浮托力,提高了基础抗滑稳定性
D.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提高岩体稳定性
E.地下水对岩体产生浮托力,使岩体重量相对减轻,稳定性下降
【2010年】地层岩性对边坡稳定影响较大,使边坡最易发生顺坡滑动和上部崩塌的岩层是( )。
A.玄武岩
B.火山角砾岩
C.黏土质页岩
D.片麻岩
第二部分、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有:防止地表水向岩体中渗透与排除不稳定岩体中的地下水,削缓斜坡、上部减重,修建支挡建筑,锚固等。
防治措施 | 具体内容 |
防渗和排水 | (1)在滑坡体外围设置排水沟槽 |
(2)针对已渗入滑坡体的水,采用地下排水廊道 | |
(3)使用钻孔排水的方法 | |
削坡 | (1)将上部岩体挖除,使坡度变缓并减轻重量 |
(2)削减的坡体填在坡脚,起反压作用 | |
支挡建筑 | (1)在不稳定岩体的下部修建挡墙或支撑墙(或墩),支挡建筑物的基础要砌置在滑动面以下 |
(2)若在挡墙后增加排水措施,效果更好 | |
锚固措施 | (1)锚杆(或锚索)和混凝土锚固桩两种类型 |
(2)原理:提高岩体抗滑(或抗倾倒)能力 | |
(3)适用: 预应力锚索或锚杆锚固,适用于加固岩体边坡和不稳定岩块 锚固桩(或称抗滑桩),适用于浅层或中厚层的滑坡体滑动 |
【习题】下列措施中,属于不稳定边坡防护措施的有( )。
A.反压护道
B.混凝土护面
C.支挡建筑
D.锚固
E.削坡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cxyx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