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投资决策理论
资金的运用过程就是投资过程,具体包括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从资金运用角度考察企业,就是考察企业的投资活动。现代西方投资决策理论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方面,但其中很多结论值得项目投资借鉴。
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其核心思想是:(1)投资总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者在决策时,不仅追求“高的收益率”,还要求“收益率是可以确定的”。因此需要经过投资组合以期在收益一风险之间得到权衡;(2)在投资组合中,要重视若干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尽量把那些相关系数小、相关程度低的证券组合到一起,使证券的高风险与低收益互相抵消。随后,夏普创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M?M),该模型把资产预期收益率与预期风险之间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表示出来,增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实用性。CAPM认为,总风险是由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组成的,系统风险对所有个别证券的影响同时存在,是无法消除的,而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相关系数小的证券组合,使其减小。
上述证券投资的研究成果至少给了我们两点启示:(1)投资是有风险的,风险对企业价值是有影响的,因此在投资决策时,我们必须考虑风险;(2)通过不同的证券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再来看看项目投资,一个项目投资可以看作一个资产运用组合,目前决策依据的是财务上对资产价值的度量。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无一例外地都是用某个投资项目(即某个资产运用组合)所能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的现值与初始投入比较,其净现值,0,无疑是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事实上,企业追求的正是能带来最大净现值的资产运用组合。
所以,从资金运用角度看,不同的资产组合(包括证券组合)能够创造不同的未来现金流量,会影响企业价值。这揭示了我们从资金运用角度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性和途径。
三、“两个角度”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这两个角度考察企业,是全面、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前提,也是我们考虑如何提高企业价值的思路。从静态上看,这两个角度考察企业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但从报考上看,两者在许多情况下并不一致。其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资金运用是因,资金来源是果。合理的资金运用是企业价值的真正源泉。这是我们报考地认识企业的一条标准。
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标准来简要分析一下 “债转股”问题。债转股减轻了企业沉重的负债包袱,在短期内从资金来源角度分析,企业价值可能有所增加。但若企业的资产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即从资金运用角度分析,企业价值并没有增加,证券市场上企业价值的增加就是虚无飘渺的,没有物质寄托,从长期看,必将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债转股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善企业资产的质量,优化资产组合。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从资金运用角度得出的企业价值,与从资金来源角度得出的企业价值(即证券市场对企业的评价)有极大的背离,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从理论上说,完善的证券市场对企业信息的消化和反馈是非常灵敏的。这是我国改革的方向,也是企业财务理论得以应用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