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四章,目标管理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5日

  2,预算控制的机制
  预算是一种逻辑紧密的报考控制方法。预算首先有一系列标准组成,使生产经营在开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确定标准时要假设未来行为具有一定的确定性,根据大量的预测数据及历史数据来编制不同方案并进行择优决策,依照择优的方案来作预算。其次,通过实施预算过程中信息的反馈,来纠正实施预算过程中的的偏差,使得实际经济活动的结果符合预算的标准。在预算实施时通过业务核算和现场观测的结果,及时把被控活动的实际信息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当实际运行的结果超过预算的规定范围时,就提出纠正偏差的控制措施,来消除行动效果与既定标准的偏离,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再次,在经济活动结束以后,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来评价经营管理的业绩,考核预算目标的完成程度,同时为下一年预算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对预算的运行机制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预算控制的一般步骤有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进行预算差异分析、对预算控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预算控制的绩效等。
  企业集团在进行预算控制时应该考虑其自身的特点,使预算具有战略性与全局性,并且保持一定的弹性。在具体实施预算时,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应给予全力的支持,重视预算所具有激励的功能,落实预算考核,使集团目标成为各个成员乃至个人的目标,确保全部成员在一个共同目标上形成合力。各成员企业及各有关部门要重视信息的沟通,通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等方式,来强化预算的目标管理功能。
  4.2 责任会计
  目标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管理,当责任预算的目标确认以后,各责任者就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十分关心自己的业绩,并随时调整管理行为以影响或控制实际向目标靠拢。责任会计正是专门的责任核算手段,成为目标管理的有效工具。
  在企业内部以责任单位或项目为核算对象而实施的内部管理会计工作就是责任会计。实施责任会计的原因是内部考核与对外报告的核算不一。对外报告依据税法及公认会计准则,法律主体必须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报告是其法律责任,内部核算侧重于内部管理及内部考核的需要,会计主体的界定不受法律主体的限制,成本费用的范围及收入的确认标准可根据管理经营的责任进行规定。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责任会计是实施预算控制的必然和有效的手段,也是为进行内部管理控制而明确责任、评价绩效的基本方法。
  实施责任会计首先应设置责任中心。健全的组织结构必然是权责明确的,对每一成员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权责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被赋予一定权限和责任的单位即是责任中心。设置责任中心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即内部部门或单位、合同项目、人员,每一种标准又可按其责任范围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形式。
  明确责任中心后就应确定责任考核的范围。确定责任范围时除了考虑可控性、可预见性、可计量性以外,还应注意全面性,也就是根据稳健原则应将或有事项、坏帐准备等纳入内部核算体系,责任核算不仅重视应收应付事项,而且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采用现金收付制作为收支确认的标准。
  最后是制定会计制度。制定责任会计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单轨制与双轨制的选择。单轨制就是将内部责任会计核算与对外财务会计核算融合在一起进行的会计核算体制。即将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要求而设置的会计科目与按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要求设置的核算科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制对外报告的财务报表,根据内部责任会计要求编制对内报告的业绩报告。双轨制就是将内部责任会计核算与对外财务会计核算区分开来分别进行,各自根据不同的财务要求、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会计资料的归集和数据计算。因此需要设置两套凭证、帐簿、报表及核算程序。目前,单轨制是企业集团的选择方向,特别是由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中辅助项目核算模块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强大,使得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可以从联想集团经历的从模拟利润核算到双轨制的责任会计核算,再到集团经营下的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中得证明。
  责任会计也有其局限性。责任会计是建立在这样一项假设基础上的,即企业的全部成本费用都是可以控制的,而企业内各责任部门和责任者都因负责某种工作,而对其可控范围内的成本费用负有管理责任。因此,实施责任会计就是明确责任,划分责任中心,而责任的划分是以可控性为原则的,即只有可控的收支才能纳入责任中心的考核范围。可经营管理者在作决策时总是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存在决策的风险,如果只以经营者可以控制的收支进行考核,就会将经营者与其决策中的风险分割开来,不能保证经营者的决策目标都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责任会计系统设计中如何引入风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只有正确考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风险分担,才能使责任会计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各个环节,使局部目标与总体目标一致。
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控制时,需要从组织、人员、制度等方面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以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提高管理的效率。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