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2016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第八章知识点2

来源:233网校 2016年5月13日
导读: 2016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章节知识点,精选章节重点知识,帮助考生备考复习。中级会计师考试试题,涵盖知识考点,在线练习,有效提分。
  • 第2页: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可能只有一种产品,大多数企业都词时进行着多种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单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不一样,从而造成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不一致。因此,对多种产品进行保本分析,在遵循单一产品的保本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具体方法来确定。目前,进行多种产品保本分析的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顺序法和主要产品法等。

  (一)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综合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量本利关系的一种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数量计算出一个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然后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计算出保本点销售额。

  (二)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量本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谓联合单位,是指固定实物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例如,企业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且三种产品之间的销量长期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产销量比为 1:2:3。那么,1件甲产品、2件乙产品和3件丙产品就构成一组产品,简称联合单位。该方法将多种产品保本点的计算问题转换为单一产品保本点问题的计算。根据存在稳定比例关系的产销量比,可以计算出每一联合单位的联合单位边际贡献和联合单位变动成本,并以此计算整个企业的联合保本点销售量以及各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

  其计算公式为:

  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种产品的保本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保本销售量=联合保本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产销量

  (三)分算法

  分算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合理地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对于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应由多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则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枳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

  由于分算法可以提供各种产品计划与控制所需要的详细资料,故受到基层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欢迎。但在选择分配固定成本的标准时容易出现问题,尤其在品种较多时较为繁琐。

  (四)顺序法

  顺序法是指按照事先规定的品种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常以事先掌握的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和销售收入计划数为前提,并按照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的髙低来确定各种产品的销售顺序。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在确定补偿顺序时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乐观的排列,即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率低的后销售、后补偿;另一种是悲观的排列,即假定各品种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列相反,此外,产品的顺序也可按照市场实际销路是否顺畅来确定,但这种顺序的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五)主要产品法

  在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的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法的依据是:主要产品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因此固定成本应主要由该产品负担。这样分析的结果往往存在一些误差,但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目标利润分析

  保本分析是假定企业在盈专平衡、利润为零的状态下进行的量本利分析。虽然它有助于简化量本利分析的过程,了解企业最低生产条件以及评价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并且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保本并不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在不断盈利中扩大自身规模,求生存空间、求发展机会。因此,企业不会满足于利润为零的保本分析,更加注重于盈利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

  (一)目标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分析将目标利润引进量本利分析的基本模型,在单价和成本水平既定、确保目标利润实现的前提下,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目标利润分析是保本分析的延伸和拓展。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始之前,根据有关收支状况确定了目标利润, 那么,就可以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必须达到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 ﹣ 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边际贡献率

  目标利润销售额=目标利润销售量 × 单价

  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再目标利润,在其它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应该注意的是,目标利润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利润销售额即既可以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目标利润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要素,它既是企业经营的动力和目标,也是量本利分析的中心。如果企业在经营中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了目标利润,那么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需要对其他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它可以根据各个备选方案的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特定情况下确定最优决策方案。在经营决策中应用量本利分析法的关键在于确定“成本分界点”。所谓“成本分界点”就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相同情况下的业务量。找到了成本分界点,就可以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中级会计师考试手机用户可访问:https://m.233.com/zhongji/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