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一般来说,在每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分值为2分左右。本章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题型中。
本章内容包括六节,分别为: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第五节 会计计量
第六节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其中最主要的使用者是投资者,其他使用者的需要服从于对投资者的需要。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包括四个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一)会计主体的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有可能出判断题或选择题)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具体表现形式:
1.非法人的合伙制企业,是会计主体,但未必是法人。
2.合并报表。母公司是一个法人,子公司也是一个法人,母子公司分别编制自己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但是还要编制第三套报表,即合并报表,就是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看成一个整体。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看作整体的一个集团不是法人,但是它形成了专门的会计主体。
3.公司下面的各个事业部和车间,各个事业部独立核算时,成为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事业部不是法人,各个车间独立核算时也是会计主体,但也不是法人。
4.各个分公司在独立核算时,也是会计主体,但并不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一)定义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二)当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时如何处理
当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时,要启用财务会计的另外一个系统,即破产清算会计。破产清算会计属于是单独的会计核算办法。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要求说明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遵循持续经营假设,如果持续经营有问题,应该在财务报告中充分说明。
三、会计分期
(一)会计分期的定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
通常情况下,会计分期是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例如,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
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表现:权责发生制、待摊和预提、应收应付的做法都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
(二)会计年度和中期报告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会计年度是按公历起讫日确定的。中期报告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在上市公司里面主要有两类:一个是半年报,另一个是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