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中级会计师考试>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中级职称会计实务郭建华讲义(二)

来源:233网校 2008年3月5日


本章近三年考试题型、数量及分值分布
本章近三年考试集中在客观性题目中,分值为1分。没有主观性题目。本章近三年考试题型、数量及分值分布如下:

2005年2006年2007年
题数分数题数分数题数分数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2  
判断题11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合计1112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都是法律主体。
  【例题1】某母公司拥有10家子公司,母子公司均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需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例题2】某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例题3】某学校有10笔教育经费,经费提供者为了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要求单独核算。尽管各笔教育经费不属于法律主体,但是由于需要单独核算,因此,每笔教育经费也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例题4】一条生产线预计使用寿命10年,考虑到这个企业会持续生产经营下去,我们就可以假设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持续的生产经营期内为企业带来经营效益,并服务于生产过程,而且还不断的生产产品,直至固定资产寿命使用结束。为此,我们这条生产线我们就可以奉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来进行会计核算,来确定固定资产原值,然后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来计提折旧。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便于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货币计量为假设,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交易、事项。但是,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例如,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以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者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刻画出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真实面貌。
  (三)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当然,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并不表明不允许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题5】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的下列行为中,不违反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应收某企业货款100万元,鉴于该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本期对应收该企业的账款改按100%提取坏账准备
  B.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所得税会计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C.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费用化
  D.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
  【答案】ABCD
  【例题6】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因专利开发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D.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更为15年进行会计处理
  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但仍然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答案】CDE
  【解析】C、D、E选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例1-5】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都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担企业有权支配该资产并从中受益等。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
 【例1-6】企业在销售某商品的同时又与客户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照销售的经济实质来判断是否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如果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满足了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则销售实现,应当确认收入;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的各项条件,即使企业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销售也没有实现,不应当确认收入。通常应当将该售后回购协议作为融资协议来处理。
  【例题7】A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股份有限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根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处理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权责发生制
  C.谨慎性
  D.历史成本
  【答案】A
  【解析】从法律形式看,A股份有限公司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办妥托收手续,应该确认收入。但从经济实质看,对方企业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所以A股份有限公司本月不确认收入。
  【例题8•2006年试题】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有( )。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答案】AB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例题9】在有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合理判断时,下列事项符合谨慎性要求的做法是( )。
  A.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B.设置秘密准备,以防备利润计划完成不佳的年度转回
  C.充分估计可能取得的收益和利润
  D.不得高估资产和预计收益
  E.尽可能低估负债和费用
  【答案】AD
  【例题10】下列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体现谨慎性的做法是( )。
  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B.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C.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E.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答案】BCDE
  【解析】有关谨慎性原则的选择题目归纳如下:(1)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3)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4)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等等。

相关阅读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下载APP看直播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