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是全书的引子,在这一章出题的分值极少,即使出题,也是较为简单的客观题,但是这一章是学习《中级会计实务》的第一步,还是要认真去学的。
本章第一节讲的是为什么要出财务报告,其实就是讲的会计职能。它包括: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核算);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
本章第二节讲的是会计基本假设,其实就是给会计核算划了一个“框”,它包括:1.会计主体(核算谁的经济活动);2.持续经营(即在企业可预见的将来,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该假设,就不能按该假设进行核算);3.会计分期(多长时间出一次财务报告);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数字的计量单位是货币)。
本章第三节讲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何要求。共有八项:
1、可靠性。如果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轻则浪费信息使用者的时间,重则使信息使用者蒙受损失,因此这一要求是八大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做假账是这一要求的最低限度。
2、相关性。会计信息要有用,要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必然要求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相关,否则就是一堆垃圾数字。
3、可理解性。会计信息是给人看的,不是给神仙看的,因此会计信息要使人易于理解这一要求便容易理解了。
4、可比性。该要求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横向可比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纵向可比是看“人”自身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即经济实质)是“馅”,形式(即法律形式)是“皮”,包子好吃不在褶上,这一要求和吃包子是一个道理。
6、重要性。人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会计核算也是同样的道理,毕竟会计核算也是有成本的,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如何以尽量低的核算成本获取价值尽量高的会计信息,这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重要性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而产生的。
7、谨慎性。凡事都往坏处想,在会计信息符合其它七项要求的前提下,对资产(收益)宁低估不高估,对负债(费用)宁高估不低估。
8、及时性。这一要求和对新闻的要求有些类似,都是要求所提供的信息要“新”,尽管提供这些信息时,这些信息已经成为历史了。
在八大要求中,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是第4至第7项,希望大家重点关注。
本章第四节讲的是会计核算的六大要素及其确认。如下:
1、资产。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确认: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2、负债。特征: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确认:与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确认。
4、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确认: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可靠计量。
5、费用。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确认: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可靠计量。
6、利润。根据“(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这一公式确认。
对同样一件东西,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所产生的金额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核算。会计计量属性共包括五种:历史成本(实际发生的成本);重置成本(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的成本);可变现净值(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仅适用于资产);现值(未来净流入量或未来净流出量的折现金额);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讨价还价后的金额)。本段所述就是本章第五节所讲述的内容。
本章第一节讲的是为什么要出财务报告,其实就是讲的会计职能。它包括: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核算);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
本章第二节讲的是会计基本假设,其实就是给会计核算划了一个“框”,它包括:1.会计主体(核算谁的经济活动);2.持续经营(即在企业可预见的将来,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该假设,就不能按该假设进行核算);3.会计分期(多长时间出一次财务报告);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数字的计量单位是货币)。
本章第三节讲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何要求。共有八项:
1、可靠性。如果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轻则浪费信息使用者的时间,重则使信息使用者蒙受损失,因此这一要求是八大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做假账是这一要求的最低限度。
2、相关性。会计信息要有用,要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必然要求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相关,否则就是一堆垃圾数字。
3、可理解性。会计信息是给人看的,不是给神仙看的,因此会计信息要使人易于理解这一要求便容易理解了。
4、可比性。该要求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横向可比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纵向可比是看“人”自身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即经济实质)是“馅”,形式(即法律形式)是“皮”,包子好吃不在褶上,这一要求和吃包子是一个道理。
6、重要性。人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会计核算也是同样的道理,毕竟会计核算也是有成本的,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如何以尽量低的核算成本获取价值尽量高的会计信息,这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重要性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而产生的。
7、谨慎性。凡事都往坏处想,在会计信息符合其它七项要求的前提下,对资产(收益)宁低估不高估,对负债(费用)宁高估不低估。
8、及时性。这一要求和对新闻的要求有些类似,都是要求所提供的信息要“新”,尽管提供这些信息时,这些信息已经成为历史了。
在八大要求中,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是第4至第7项,希望大家重点关注。
本章第四节讲的是会计核算的六大要素及其确认。如下:
1、资产。特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确认: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2、负债。特征: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确认:与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确认。
4、收入。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确认: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可靠计量。
5、费用。特征: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确认: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可靠计量。
6、利润。根据“(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这一公式确认。
对同样一件东西,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所产生的金额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核算。会计计量属性共包括五种:历史成本(实际发生的成本);重置成本(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的成本);可变现净值(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仅适用于资产);现值(未来净流入量或未来净流出量的折现金额);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讨价还价后的金额)。本段所述就是本章第五节所讲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