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产减值。首先明确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情况都是不能转回减值的情况,属于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理。对于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和减值如何确认一定要掌握,另外总部资产减值和商誉减值测试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减值的分摊的问题,总部资产和商誉确认分摊的机理不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资产组的认定问题也比较重要,涉及客观题的几率很大。建议本章用三天时间学完。
第十章:负债。负债一章主要掌握一下发行债券的处理,涉及到之后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和金融资产等问题,而且可转换债券的处理尤其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很可能是主观题考察的范围,而且牵扯到每股收益问题,可能在客观题中出现。这个比较重要,需要着重掌握一下。时间可以安排两天时间,六个小时。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一章需要注意债务重组的实质:就是债权人要做出让步,这是判断债务重组的首要条件。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是对于重组债权之前计提了坏帐准备的,那么需要考虑得到的清偿资产是否足以能够抵偿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如果大于账面价值的,那么超过部分视为坏帐准备的转回;如果小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作为坏帐实际发生处理,另外还需要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对于债务人来说一般情况是需要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另外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清偿债务的,需要注意非货币性单项资产确认的资产处置损益;如果是以其他方式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约定的固定利息还是或有利息都是不能记入到重组后的债权或者是债务的;如果是或有利息支出的,债务人一般要确认预计负债。对于这样的处理要大体掌握,基本本章要在六个小时内搞定,两天时间。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关于或有事项主要了解和掌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一般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者负债,如果是对于企业影响比较大的需要在报表中披露。对于或有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只需要掌握一种情况:对于预计负债已经确认相应基本能够确认得到补偿的确认为资产,其他确认或有资产的情况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到。对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的会计处理要知道,另外还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处理问题也要需要掌握,这个知识点很容易和后面的日后事项相互结合考出计算题。本章基本计划在六个小时内搞定。
第十三章:收入。本章主要掌握不同方式下的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条件和会计处理。着重掌握一下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方式、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和委托代销方式下的销售确认和处理。关于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掌握退回是否能够确定比例的不同处理;对于售后回购需要掌握抵押借款的实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税法上作为收入和购进处理,因此形成了暂时性差异。另外如果是公允价值达成的售后回购的,会计上也是确认收入的。最后是对于售后租回的处理,公允价值达成的售后经营租回的是可以确认销售收入的,而售后融资租回是不能确认收入的。本章中还需要对于提供劳务收入确认和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有个基本了解,着重掌握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的处理。本章建议在三天内10个小时学完。
第十四章:借款费用。借款费用需要掌握的是资本化开始的条件,必需是工程建造已经开始,资金已经实际支持等等;另外对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和停止资本化、暂停资本化的条件要掌握,着重掌握非工程需要停工三个月以上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关于借款费用比较容易处理的是专门借款,只要是资本化期间发生的所有的利息支出都是资本化利息的范围,在这个期间的闲置资金投资收益是可以从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中扣除的;比较麻烦的是一般借款的资本化处理,需要考虑资金加权支出,其实这个权数的处理就是实际支出时间的利率,也就是把年利率转化为月度或者实际时间的利率;另外涉及到多笔一般借款的需要考虑资本化率的问题,对于这个公式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分子和分母中的利息和本金加权支出和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是否实际支出了,支出多少等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只和一般借款在需要计算资本化率的期间年内实际存在的时间,不需要和工程发生任何的关系。只有在考虑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的时候需要考虑资金加权平均支出问题。另外关于辅助费用的处理着重掌握发行债权中的手续费、交易费等辅助费用的处理,也就是随着实际利率摊销实现资本化的处理,不区分重要性标准,不管金额大小一律是记入到债权的初始确认金额中的,也是可以资本化的。建议本章在10个小时内搞定。
第十五章:所得税。所得税一章主要掌握计税基础的理解和计算,实际上计税基础就是为确定暂时性差异服务的,从实用角度讲,了解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是确定暂时性差异的根本,计税基础的方法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根本不实用。从应试角度还是尽量理解这个知识点,从实用角度来说,着重了解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是最根本的,不仅对于确定暂时性差异有帮助,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掌握教材的内容和会计处理。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例如,企业于2005年1月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取得时按照会计规定及税法规定确定的成本均为400万元,企业预计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8年,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0.会计核算及计税时均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则在取得该项资产2005年末,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400-400÷5=320万元,即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通过折旧或是最终处置时从未来期间的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