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主要包括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计价,各种投资核算下的帐务处理以及在集团公司中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抵销等;
2.流转税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对附加费的会计处理问题;
3.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利润、利润分配的计算及账务处理问题(包括税务问题);
4.所得税会计处理,包括两种差异的确认,两种方法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账务处理,递延法和债务法的区别;
5.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编制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的运用,调整分录的编制,补充资料的项目与编制方法等;
6.外汇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
7.合并会计报表中抵销分录的编制;
8.预算会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笔者对《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难点、考点归纳如下:
第一章 总论
本章理论性较强,切不可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基本概念,并在具体考题中予以运用,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基本前提,特别是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运用问题。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的核算与管理,主要明确现金的使用是有范围的,库存现金是有限额的,不得坐支现金,不得白条抵现,对现金必须定期或不定期清查,保证长款归公,短款赔偿。银行存款账户分为4种,不同的户头有不同的用途,银行结算方式有8种,必须将其分为同城结算方式、异地结算方式和同城异地均可使用的结算方式3类。每月根据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必须明确货币资金的内部转换及编制付款凭证,“未达帐项”、“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均不是原始凭证。
第三章 应收和预付款项
应收票据的主要内容是贴现问题,票据的时间有按月和按天计算两种。按月计算票据的到期日,一般是出票日的对应日期;如果出票日为当月最后一天,则到期日也为到期月份的最后一天。按天计算则按日历天数计算,且算头不算尾。计算企业取得贴现款的步骤:
1.计算票据的利息(不带息则不需计算);
2.计算银行收取的贴现利息;
3. 计算企业收到的贴现金额;
应收帐款要注意两个问题:
1.应收账款中有预收账款,预收账款中有应收帐款,必须掌握应收帐款实有数的计算。
2.坏帐损失的核算主要掌握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的运用。
预付帐款也应注意其实有数的确认。
第四章 存货
主要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认,特别是购货运费的扣税问题,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按计划成本的核算,五五摊销法的运用,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特别是“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中三种比较方法的运用。
第五章 投资
本章为全书的重点、难点章节,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复习时必须掌握:
1.投资的概念主要有广义投资与狭义投资之分,重点是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狭义);
2.短期投资的计价与帐务处理。包括短期股票和债券投资的计价;
3.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方法,主要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运用;
4.长期债权投资的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5.长期股权投资计价及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中,会处理方法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重点是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投资企业的账务处理问题;
6.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及帐务处理。
第六章 固定资产
本章重点包括:
1.固定资产的三种计价,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确认;
2.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折旧的范围、折旧时间的规定、折旧方法的运用及折旧的帐务处理;
3.固定资产清理的帐务处理。
第七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
本章复习的重点包括:各种无形资产能否资本化的规定,摊销期限的原则,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均为“其他业务收入”,成本均为“其他业务支出”,都要交营业税,但二者的成本内容不同,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成本是摊余价值,转让使用权的成本为服务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包括的内容。
第八章 流动负债
本章重点是应交税金:
1.与企业损益无关的税金: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
2.有进项税的税金: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
3.与土地有关的税金: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4.只能进“在建工程”科目的税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
5.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的税金: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6.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7.税上税费是指: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其计算的基础是,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与应交营业税之和。
增值税主要掌握:
(1)购进特殊产品进项税的计算方法与价税分解方法的区别;
(2)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增值税能否作为进项税,关键是对方能否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3)视同销售项目与进项税转出之间的区别;
(4)减免增值税与上交税金等。
消费税重点掌握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账务处理;需要交营业税的业务包括非运输企业提供运输劳务收入、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出租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交营业税的不一定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也不一定交的是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算的基础相同,但进不同的会计科目。其他税种主要掌握进什么科目,是否通过“应交税金”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