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资本化率其实就是借入的多笔款项的平均利率,也就是说这个资金你用在其他方面就是利率,用在工程上就叫做资本化率。很多同学因为这个资本化率新名字搞的晕头转向,以为是什么新鲜玩意,其实根本不是。为什么用在工程上的时候就要计算一下平均利率呢?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是用了哪笔款项,会计部门说是,税务部门说不是,到时候吵起来可不太好。因为资产入账价值问题不仅影响到会计核算,也影响税务核算。会计上谨慎原则要你谨慎确认资产,那么会计人就想按照最低利率计算;税法上肯定是希望当期多收点税上来,那么希望你资产确认的越多越好,因为当期计入损益的利息就少了,所以税务部门就千方百计希望你按照高的利率计算。双方肯定是要纠缠不清的,所以会计准则为了解决上述“婆媳矛盾”,想出了个折中的处理方法,那就计算一下资本化率吧,也就是平均利率。
计算资本化率的时候需要注意:资本化率计算的时候和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你计算的时候不知道工程要占用多少,什么时候占用,资本化率和在建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两者进水不犯河水。所以抛开工程就看一般借款,平均利率怎么计算?应该=利息/本金,当然计算利率要有一个期限,一般就是一年。那么公式中的“利息”就是在这一年中这几笔一般借款(一般是长期借款了)产生的所有利息,你支付给银行多少利息,这里就写上多少利息;公式中的“本金”指的是这一年中所有借款的本金。听起来很容易理解,怎么计算起来就难了呢?原因还有第二点:加权的问题。所谓加权就是说你实际上在这一年呆了多长时间,表明你这个款项有多重要,肯定呆的时间越长就越重要,也就是所谓的权重越大。其实学问的真伪就在于让人一头雾水,故意整这么多的怪名词来迷惑人,掰开了,揉碎了其实都一样。
那么看一个计算的小例子。比如一般借款是在07年3月借入,那么资本化率的分母中本金的加权支出就是按照借款在07年实际存在的时间10个月来加权,那么在一年中实际存在的时间比例是多少呢?应该是10/12,这也就是本金的加权数了。如果是6月借入,那么按照存在时间7个月加权,权数=7/12。这里的时间的选择和工程实际占用的金额、时间都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说借款那么计算的利息=本金*利率*权数,也就是实际产生的利息。
有的时候会按照一个季度来计算资本化率,这个时候怎么计算?同样的道理,利息还是在这个季度中实际产生的利息,本金还是指的是在这个季度中实际的加权本金。计算利息的时候注意一下利率是年利率还是季度利率。
比方说借入两笔款项,一笔是2月初借入1000万利率5%,另外一笔是3月初借入1500万利率6%,那么年资本化率=年利息/年加权本金=(1000*5%*11/12+1500*6%*10/12)/(1000*11/12+1500*10/12) 如果是从"年度"角度考虑的第一季度资本化率=(1000*5%*2/12+1500*6%*1/12)/(1000*2/3+1500*1/3)
如果是从"季度"角度考虑的第一季度资本化率=(1000*5%/4*2/3+1500*6%/4*1/3)/(1000*2/3+1500*1/3)
专门借款的资本化
专门借款就是专门为了工程介入的款项,这个就不需要计算资本化率了,为什么?原因就是专门借款没有别的用处,不管你用不用,用多少,都是要资本化的,所以还有必要区分占用的是哪一笔?占用了多少吗?很明显是不用的。但是管理上还是比较好管理的,专门借款当然是专款专用了,规范管理还是必要的,所以做题的时候一般会告诉的占用的是哪笔专门借款,就是为了让你计算一下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专门借款也就能考考这些东西,尤其是停工期间的投资收益。超过三个月就停止资本化等等,非正常原因的停工三个月以上就不资本化了。有的同学很爱问要是正好三个月怎么办?注意“超过”这个字眼,意思就是说小于等于三个月是应该资本化的,因此看教材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些小的字眼,虽然不起眼,但是很关键。
关于债券的折价溢价的摊销
有的时候一般借款或者专门借款中会涉及到债券的问题,有的同学就蒙了,折价和溢价资本化可怎么计算呢?究竟怎么找到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呢?应付利息能够一下子计算出来,但是折价和溢价的摊销的资本化就麻烦了。在学习债券的时候,大家知道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就是债券的实际利息,也就是按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实际利息,既然在核算财务费用的时候当期实际负担的费用是债券的实际利息,那么在计算资本化的时候同样应该资本化的也是债券的实际利息。那么这个时候就好办了,债券专门借款了怎么办?找实际利息;一般借款计算资本化率的时候怎么办?同样的,资本化率公式中的“利息”找的是债券的实际利息;分母中的“本金”找的是发行债券实际募集到的资金,也就是你实际动用的资金,而不是债券的面值。这个面值其实没有什么用,就是个“傀儡皇帝”,面值×票面利率指的是实际给你的钱,但是你实际上收益多少?还要看实际投资收益,也就是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的投资收益,这才是你实际上得到的收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当初购买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按照面值购买的,可能是打折,可能是花了更多的钱。
所谓的“打折”是因为债券当初定的利率太低了,无人问津,可不就打折促销了吗?那么发行债券的人少收钱了,就形成折价了;所谓“花更多钱”是因为债券定的利率太高了,人们抢着要,这个时候卖券的人肯定就牛了,谁给的价钱高就给谁,那么最后成交就多收了钱,形成的就是溢价。不管是折价还是溢价,面值都不代表你实际动用的资金,还是按照实际的发行收入计算,所以计算资本化率的时候当然本金是按照实际发行收入,利息也自然按照实际利息了。